悲歌

征途险巇,人乏马饥。
贫少不如富老,美游不如恶归。
浮云随风,零乱四野。
仰天悲歌,泣数行下。

作品评述

《悲歌》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征途艰险、人马困乏的景象,表达了贫穷少年不如富有的老人,美好的游玩不如回归家园的悲凉心情。诗中还描绘了飘忽不定的浮云和四处散乱的景象,以及仰望天空悲歌、泪水滴落的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征途险巇,人乏马饥。
贫少不如富老,美游不如恶归。
浮云随风,零乱四野。
仰天悲歌,泣数行下。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征途艰辛和生活困苦的感受,以及对贫穷和无奈境遇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比贫少与富老、美游与恶归的对立,表达了对现实不公和社会阶层差异的痛苦感受。诗中的浮云和四野的描绘,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稳定,以及社会的混乱和动荡。最后,作者仰望天空悲歌、泪水滴落,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困境的感受。它揭示了贫穷与富有、美好与困苦之间的对比,以及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抒情语言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推荐

息念忘怀心晏如,随宜生计不求余。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旧欠书。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鬓渐凋疏。澄波桥北多嫌远,少有交朋到我居。

明珠的皪逞妍姿,倏见风前舞袖披。只是嚼芳酸已露,况当小雨弄黄时。

乱山深处水边村,小艇初归未掩门。吹火煮鱼倾浊酒,半规斜日照黄昏。

地绝纤尘万籁清,当门幽致画难成。黛妆峰岫高低影,练卷波涛旦暮声。侵竹古廊秋藓合,倚云禅阁夜灯明。上方别有幽栖处,树石参差称野情。

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双双河洲禽,文彩披丹质。飞翔不离渚,鸣戏自终日。寒鱼伏冰池,岁暮饥尔匹。不欲远求林,投身避罗毕。

风雨思齐诗,草木怨楚调。本无心击排,胜日用歌啸。僧窗茶烟底,清绝对二妙。俱含万里情,雪梅开岭徼。我慙风味浅,砌莎慕松茑。中朝盛人物,谁与开颜笑。二公老谙事,似解寂寞钓。对之空叹嗟,楼阁重晚照。

芳袍麟殿赐蒲茸,道胜年来请谒慵。贝叶罢翻双凤阙,石房归掩五芝峰。朝贤远乞裁诗稿,海客争传出定容。后代何人续僧史,好将安远比高從。

谁把蓝揉翡翠,天将蜡做梅花。晚来秋水映残霞。水墨新描图画。纸上写将心去,眼边送却愁来。今回相见比前回。心下忡忡越日煞。

风烟当日竞豪华,故里犹传贵主家。何处可寻楼下水,平南不见面前花。阴机鬼伏天沉海,危祸波翻骨委沙。游客乘秋兴永叹,高林不觉见栖鸦。

吾翁当日手亲栽,今邮芳英几度开。把酒未能如一醉,冲寒犯雪日须来。

槠叶阴深杜宇啼,远游还欲过淮西。吕蒙城下河流浊,亚父祠边草色齐。太守旧来相爱重,故交老去惜分携。年年慈母手中线,缝得征衫当一犁。

岸帻扶藜杖,移床傍晚林。形骸犹是累,语默更何心。望外浮云薄,凉生古汲深。自怜多懒僻,尘色闷孤琴。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满川落照无人过,卷地飞蓬有烧明。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春早风驱雪,天寒竹映门。灯前终夜读,笈内故书存。尚觉文章贵,那矜齿爵尊。向平愁未了,女嫁与儿昏。

柳枝谩蹋试双袖,桑落初香尝一杯。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舞时已觉愁眉展,醉后仍教笑口开。惭愧故人怜寂寞,三千里外寄欢来。

蚕马巨细殊,异物同精气。物生不两大,此衰彼所致。周人礼有禁,蚕为马之祟。织女天上明,多蚕今为利。

千里相送,终于一别。

密雪乘风逞素肌,穿窗透隙入帘帏。漫空隐隐琼瑰悄,乱眼纷纷鸥鹭飞。三客新成梁苑赋,六花又舞谢庄衣。回思拜表明光罢,携得香烟满袖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