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义卿秋香

小园无处着清香,谁剖头栗玉黄。
可恨楚人元未识,只知兰芷是孤芳。

作品评述

《和陈义卿秋香》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园没有一处飘散清香,
谁会剖开头颅看见栗子的黄色。
可惜楚地的人们还未能认识到,
只知道兰芷是孤独的芳香。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小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被忽略和被误解的遗憾之情。小园中缺少芬芳的气息,没有清香四溢,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常见。当有人剖开头颅看到栗子的黄色时,作者感叹着那种被忽视的美好。然而,楚地的人们却未能认识到这美好,他们只知道兰芷,而将其他美好事物视为孤独的存在。

赏析:
《和陈义卿秋香》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被忽略和被误解的遗憾之情。小园中缺乏清香,是对于美好事物的稀缺性的隐喻。诗中的"剖头栗玉黄"一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栗子内部的黄色,强调了美好事物的内在价值。然而,楚地的人们却未能领悟其中的美意,只知道兰芷这一种美好事物,对于其他美好事物却视而不见。整首诗以"小园"、"楚人"等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人们视野狭窄的反思。这首诗词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美、对于被忽视的事物的思考。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步月下庭除,青苔印鞋湿。行吟月转西,觅句还独立。

柏堂新成乐未央,回来回去绕裴郎。

冷落丛祠晚,回斜狭路赊。平荷留夜雨,惊鸟过邻家。云暗重重树,风开旋旋花。病身无俗事,待得後归鸦。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自移家具失连墙,不复灯前共咏觞。手里有诗怜指动,甕边无分笑头方。

揖逊承虞治,讴歌与启贤。御图才五载,垂统可千年。明有重离继,高居太极先。四朝三内禅,盛美古无传。

辟地不盈亩,点缀成阻修。相招竹林逸,更作桃源游。绰约新饮露,琅玕曾倚秋。春风荡人意,此境独清幽。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两鬓西风客帽斜,晚云横岭月笼沙。桑畴屈曲人踪绝,萤火飞来照稻花。

谁能画取沙边雨。和烟澹扫蒹葭渚。别岸却斜晖。采莲人未归。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去了更回头。教侬特地愁。

信屐倦仍还,诗生暮霭间。塘蒲身共晚,野鹤意俱閒。送客度流水,见云归别山。一声长啸远,吾亦掩柴关。

二十五年间,三回共往还。那知临白首,相失向青山。想像音容在,侵寻鬓发斑。平生多善行,应不下尘寰。

老觉溪深杓柄长,举头三晏目无光。试寻西陌东阡去,却得南窗北户凉。好鸟关心浑是梦,明珠论斗不胜量。束书莫作痴儿事,一瓣先师未了香。

烟柳风花锦作园。霜芽露叶玉装船。谁知皓齿纤腰会,只在轻衫短帽边。啼玉靥,咽冰弦。五牛身去更无传。词人老笔佳人口,再唤春风在眼

闲愁长与病相依,晨起梳头感发稀。春事鼎来风更恶,晨光已满雪犹飞。江梅有恨论年别,旅雁无情计日归。剩欲湖边踏青去,凭谁为解乱书围?

枝筇挂起一旬强,剪剪春寒到柳塘。白发不公欺老我,偏於闲处引风霜。

纤纤初日射西楼,楼上帘旌卷绣鉤。数襞断云秦望晓,一声寒雁鉴湖秋。烟波憔悴西施国,风月飘零范蠡舟。莫向登临动怀古,有情多为等闲愁。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闻道篮舆去,遥岗复近阿。诗应吊孝逸,碑或赞头陀。静者官餬口,公朝礼作罗。怜君日阡陌,尘土扑阴何。

人总贪生尽死,我今认死长生。这般径路少人行。悟后舍家勇猛。休说玄元难解,我观容易分明。要君守拙绝多能。天地悉归清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