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作品评述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明晃晃的天子啊,他的圣德高扬;庄庄肃穆的皇后啊,她的阴德将人安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像木头一样登上明堂,明堂中坐着;池水濛濛雾雾,家乡在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武力得以降服,文化昌盛;礼乐光明,是国家的支柱。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君臣关系已确定,君主永远无疆界;颜子再次出生,只能做卑微的臣子。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如果有人能统辖整个天下,忠诚将是他的衣服,信义将是他的裳衣。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
吃着白玉,喝着琼芳,但心思久久不能舒展,路途遥远而迟滞。

【诗意与赏析】:
这是卢照邻创作的《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中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夸赞和咏史的形式展现了唐代皇帝和皇后的崇高德行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首先,诗中描绘了明明天子和穆皇后,称颂了他们的圣德与阴德,意味着他们是智慧和美德的化身,能够保护并兴盛国家。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天子坐在明堂上,象征着他的统治权威。池水濛濛雾雾,暗示了这个国家在他们的统治下就像是一片神秘的国度。

诗中还提到了武力和文化的相辅相成。武力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文化的力量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发展。

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天子统治的渴望,希望能有这样一位全面统一天下的君主。然而,诗人也感叹了路途的远阻和心思的荒凉。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帝和皇后的崇高德行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表达了对于理想国家统治者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世上乞怜帖双耳,得失毫芒汗流水。辕驹厕鼠端可怜,笑杀物外奇男子。先生眼中无可人,将军污足渠亦嗔。傥欲眠时遣客去,两忘物我渊明真。世间势位日悬绝,不能变渠平日拙。政如强弓五十步,无力可贯青唐铁。

风不能清友病人,睡常忘起更疲神。世间自有宽凉处,胸次休怀逼仄嗔。腕倦不胜持羽扇,头童端欲垫纶巾。归欤旧隐连修竹,幽鸟窥檐席有尘。

目深颧起貌崭然,长臂厖眉耸两肩。宛似阿罗老尊者,不妨时说小乘禅。

泥坂望青城,浮云与栈平。字形知国号,眉势识山名。编简尘封阁,戈鋋雪照营。男儿须聘用,莫信笔堪耕。

西成高凿一轩通,荷盖吹凉入坐中。新月不妨回夜色,有秋何止阅年丰。直须落日红无际,剩看群山翠扫空。更约他年身退后,披襟来此揖凉风。

烂石有佳色,禅房叠更幽,九疑峰不断,十字水长流。枕簟日逃署,轩窗时卧游。吾衰更何往,只此对汤休。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烟际亭亭塔,招人可得回。等闲为梦了,闻健出关来。日落河冰壮,天长鸿雁哀。平生远游意,随处一徘徊。

我今作邑水云乡,一到犹疑换俗肠。况在尘区正纷汩,乍来法界得清凉。松筠锁雾姿逾秀,楼阁摩霄势欲翔。更即高僧叩空理,功名富贵尽毫芒。

红粉楼前月照,碧纱窗外莺啼。梦断辽阳音信,那堪独守空闺。恨对百花时节,王孙绿草萋萋。

已报亲题下紫泥,尚留佳识筑新堤。一心国事忉忉在,万口民歌剪剪齐。惜去辙须田父卧,催归诏有内臣赍。舍人若问朝天日,割尽黄云水满犁。

江海今为客,风波失所依。白云心已负,黄绶计仍非。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去缘焚玉石,来为采葑菲。州县名何在,渔樵事亦违。故山桃李月,初服薜萝衣。熊轼分朝寄,龙韬解贼围。风谣传吏体,云物助兵威。白雪飘辞律,青春发礼闱。引军横吹动,援翰捷书挥。草映翻营绿,花临

藓石阑干一欠伸,垂杨无力不禁颦。清明此去几何日,燕子未来谁可人。病起不知双鬓雪,雨中老却一分春。西山云卧蕨拳紫,待约溪翁饱食新。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局同年来竟未安,一番下著一番难。只今黑白无分别,输与傍人袖手观。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娇鬟慵理,香肌瘦损,红泪双垂。

又还秋色到萸觞,检点东篱次第黄。碧水连天无限思,栏杆无奈带斜阳。

乍去炎氛浊暑中,高怀幽事不如穷。乍怜老竹梢云碧,已见新梨着露红。回雪舞腰来洛浦,仰天歌韵有秦风。雄图壮节消磨尽,所得清樽一笑同。

偃藩多式宴,佳雪屡飘霙。意感年将尽,欢容酒剩行。伊公调鼎乐,羊祜衣裘轻。况属輶轩暇,须容心赏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