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十八首

拿云□浪透山川,独掉孤峰般若船。
度尽四生超彼岸,九年面壁少林传。

作品评述

《颂古九十八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印肃。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以及作者通过修行获得的智慧和超越凡尘的境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拿云□浪透山川,
独掉孤峰般若船。
度尽四生超彼岸,
九年面壁少林传。

中文译文:
握着云翻滚的波浪穿越山川,
独自驾驭着孤峰形如般若的船。
穿越四生的轮回超越彼岸,
九年面壁修行,少林传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通过长期的修行和苦行,获得超越尘世的境界和智慧的主题。作者以诗人的形象,描绘了自己掌握着滚滚云翻滚的波浪,穿越壮丽的山川之间。孤峰如同般若船,象征着禅宗的智慧和解脱的境界。作者度过了四个生命的轮回,超越了苦海,达到了彼岸的境地。他在少林寺中面壁苦修九年,继承了少林的智慧和传统。

赏析: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意蕴,通过山川、云浪、孤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诗中的孤峰般若船象征着禅宗的智慧和解脱,作者通过修行和面壁的苦行,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地。整首诗气势恢弘,意境深远,带有禅宗的超越世俗和追求智慧的思想,展示了作者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和对心灵解脱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意蕴,展示了宋代禅宗思想的特点。它以山水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修行和苦行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超越尘世、获得智慧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的个人修行历程,也表达了对禅宗智慧和传统的倾慕和传承。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幽园有嘉植,盛夏乃繁阴。竹节见青眼,榴花开赤心。楼高可遐览,地近无远寻。时能卜胜地,于此盍朋簪。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满后院,种柳荫前墀。彼皆非吾土,栽种尚忘疲。况兹是我宅,葺艺固其宜。平旦领仆使,乘春亲指挥。移花夹暖室,徙竹覆寒池。池水变绿色,池芳动清辉。寻芳弄水坐,尽日心熙熙。一物苟可适,万缘都若遗。设如宅门外,有事吾不知。

万杉深处一轩开,秀色参天费壅培。我为不知林壑趣,黄粱梦觉却归来。

相送巴陵口,含泪上舟行。不知三江水,何事亦分流?

自是山林士,非因失志余。儿童知稼穑,猿鹤近诗书。曙色浮沧海,春风满太虚。固穷须学力,不敢废经锄。

阳华山水自双清,况弄朱弦金石鸣。我是行人那敢听,恐翻别调作离声。

夫子曳杖逍遥,曾子易箦兢战。圣贤乐天畏天,吴子中通一线。

日高斗帐朝慵卧,胡蝶双飞绣帘过。庭空花片蜂蜜成,槛落香泥燕巢破。素罗便面题两行,烧药幧头篸一个。清明过却不成妆,梅子枝头豆来大。

名於瑚琏斯为贵,身与鸿毛孰较轻。诗社近来多笔冢,醉乡何处得愁城。

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闭户著书千古计,变名学剑十年功。酒起顿觉狂堪笑,睡醒才知梦本空。它日故人能忆我,葛僊矶畔觅渔翁。

昨日霜风入绛帷,曲房深院绣帘垂。屏风几曲画生枝。酒韵渐浓欢渐密,罗衣初试漏初迟。已凉天气未寒时。

闽雨揉香摘未知,钩帘顿觉暑风微。只应雪外梅花笑,肯与儿曹入枕帏。

我有坚玉黝而泽,尝从十八公处得。兰胶麝篆积甚劳,佛账书灯扫何益。江南务官骨已朽,潘仙久矣寻李白。谁欤获此古胶法,持赠茅斋轻尺璧。我非其人弗忍磨,缄藏夜光侵几格。换鹅右军肯轻示,五日京兆无人识。临池学书水为黑,不救晋家清谈厄。风流解物远山长,才轻未免遭刻责。

春来太半在农畴,邂逅相逢皆饮流。贪看暮烟驰万柳,不知明月上前洲。

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短舞长讴撩性情,狗翻砑鼓醉承平。六么花下西湖集,三叠云凝玉塞聋。治世之音岂沦谢,淫哇已极返和清。关雎正雅终知律,前圣尝云畏后生。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庵连兜率寺,三径竹边开。林密暑不到,窗虚月自业。暮山啼鸟静,云树啸猿哀。拂拭残碑字,年深半缘苔。

得丧略相当,幽居气味长。五穷虽偃蹇,二竖已奔忙。出甑桃花软,倾瓢竹叶香。语君真富贵,不是傲羲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