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姚燮的《定海旅中杂述七章(其三)》
拼音和注音
dāng jiào sù xī wēi , shí cāo fèn wài 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宿昔:宿昔sùxī∶从前;往常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唐·张九龄《照镜见白发》∶指很短的时间宿昔而死∶一向;向来
分外:(副)格外;超过平常:~高兴|~妖娆。[近]格外。②(形)本分以外:他主动承担了一些~的工作。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莫嫌市物贵,具备已云难。
流输乏远商,终虑门壁单。
压城数万家,人烟相簇攒。
不知何术存,经变仍能完。
侧耳听路议,亦或呼苦艰。
当较宿昔危,实操分外安。
矧闻赈抚吏,立法有绪端。
行看困泽鸿,重整翀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