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右史见贻

平生仰东坡,苏程契尤熟。
两家流庆深,云外世高躅。
於今凤池贵,方判卞氏玉。
何止试典刑,一想岷峨绿。

作品评述

《和程右史见贻》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仰东坡,
苏程契尤熟。
两家流庆深,
云外世高躅。
於今凤池贵,
方判卞氏玉。
何止试典刑,
一想岷峨绿。

诗意:
这首诗词是曹勋以和程右史的见贻为题材所写。诗人表达了对东坡先生的崇敬之情,认为程和苏东坡有着特殊的默契和深厚的友情。他们都是文人士子,共同追求文化的卓越,而这种共同的理念使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不论他们在世俗社会的地位如何,他们的心灵都超脱于尘世之上。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东坡先生和程和苏之间的关系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他们的景仰和敬意。东坡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程和苏东坡都是他的学生,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和师生之情。诗中的"平生仰东坡"表达了诗人对东坡先生一直以来的崇敬和仰慕之情。"苏程契尤熟"则强调了程和苏东坡之间默契的关系,他们在文学上的理念和追求都非常相似。

诗中提到"两家流庆深,云外世高躅",表达了程和苏东坡超脱世俗的境界,他们的追求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和功名利禄,更加注重内心的境界和精神的追求。"於今凤池贵,方判卞氏玉"则表达了程和苏的成就和地位的提升,他们在文学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两句"何止试典刑,一想岷峨绿"则表达了诗人对程和苏东坡的景仰之情。"试典刑"指的是苏东坡曾被贬官,受到过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即使如此,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岷峨绿"可能指的是程和苏东坡所追求的高山清幽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他们追求高尚精神世界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程和苏东坡的崇敬和景仰之情,赞美他们的友谊、成就和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通过对两位文化名人的称赞,诗人也传达了自己对文化和精神追求的看法。

诗词推荐

晓庭天离,擎香肖紫,严瑞气满春彰。勋门旧擎,从来功在江南。二百岁中阴德去,今天府享潭潭。遵画一,记得那时,□□□□。且趁东风解冰,向柳梢青处,□□□□。□□听满,此夕何惜醺酣。醉挹寿卿春色,一帘花影转微蟾。千秋岁,愿祝算数□,多似彭聃。

不夜城头著此亭,东皇幻化一何神。相将莲炬催芳夕,来俾梅花作好春。自腊月前尤可喜,觉西风外已无尘。衔枚晓奏鹅池捷,为问和门有此人。

生平有癖好寻幽,一岁龙山四五游。或往或还都不计,盖无荣利可稽留。

斜阳冉冉水边楼。珠箔水晶钩。拍点红牙,箫吹紫玉,低按小梁州。双鸾已误青楼约,谁伴月中游。卷蝶残花,寒E580落叶,长是替人愁。

惟有寒潮不世情,朝朝莫莫过空城。百年车马阊门外,独被春风草又生。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六十专城发未斑,更於何地觅三山。不妨谈笑催科里,正赖清凉热恼间。到日红梅留腊在,公余翠榴酌春悭。胡床有月堪乘兴,客到南楼不下关。

水府火龙藏。烟雾朦胧琐桂光。气动随风成造化,中央。聚变刀圭药味香。不见坎中阳。虚室无阴本体彰。育出朝元真浩气,琼浆。攒簇丹炉

泥人煅就九转丹,石女一喫乘飞鸾。天门九重弹指间,再拜天帝除天官。瓜期既及风驭还,海变桑田知几番。又寻东山访平安,去时与偈墨未乾。

夜坐飞蚊息,凉生户牖中。稍披风力快,俄听雨声雄。疠疫千家净,炎蒸一夕空。安眠知处处,端的谢天公。

妾有弦上丝,一断不复弹。惟存古冰雪,为妾作心肝。死者傥复生,剖与良人看。

堕粉瓢红迹已陈,却将春色付何人。东君老去都平施,绿幕连天一样新。

跨湖楼好客闲行,身远红尘步亦轻。月在波心流不去,蒹葭影里一舟横。

岘首亭空,劝君休堕羊碑泪。宦游如寄。且伴山翁醉。说与鲛人,莫解江皋珮。将归思。晕红萦翠。细织回文字。

八十童颜双眼明,浪游湖海一身轻。莫将啖肉先生比,个是罗浮老树精。

山茶两本上连空,疊叶栖枝占佛宫。雀尾有金轮绀碧,鹤头无火镶所红。优于峡茗称呼异,劣兴梅花气候同。谁识诸天雨花外,道人宴坐雪霜中。

洛阳岁暮作征客,□□□□□□□。相望依然一水间,相思已如千年隔。晴烟霁景满天津,凤阁龙楼映水滨。岂无朝夕轩车度,其奈相逢非所亲。巩树甘陵愁远道,他乡一望人堪老。君报还期在早春,桥边日日看芳草。

除了捞波一窖无,逢人谩说走江湖。蝦针取你性捞摝,不到得拿龙颔珠。

风烟冉冉草萋萋,乍雨还晴不作泥。粉蝶乱随花片妥,黄鹂双压柳枝低。一湾渌水明凫影,数里青山送马蹄。无限春光吟不尽,浮红浪紫望中迷。

无数菰蒲间藕花,万丝垂柳曳风斜。竹篱茅舍浑如画,最爱桥西第一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