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柏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

作品评述

《病柏》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描绘了一棵病了的松柏树。诗人首先描述这棵松柏树挺拔高大的形象,比喻它有龙虎般的姿态,准备迎接风云会议。但接下来,诗人叙述了这棵树的困境:年老的神明多次拜访,也无法使它恢复健康。诗人惋惜地说,这颗树不知道自己扎根已经千年,中部的树叶却颜色变坏。它的茂密枝叶高耸入云,但没有在逆境中找到生长的根据,所以在寒冬里失去了支撑,树叶也改变了形状。孤独的丹凤带着九个雏鸟低声哀鸣,在树林内部穿梭。而猫头鹰满怀志气和愿望,却只能在树洞里孤单地呼喊。最后,一个陌生的客人来到这里,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为这棵病柏树感到奇怪。诗人希望这个安静的地方能够寻求到宇宙的真理,但这种广阔的力量却很难仰赖。
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世事变迁和自然万物的深切思考。他通过描绘一个病痛的柏树,抒发了对人生苦难和无常的感受。这棵柏树象征着人类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但也暗示了人类在遭受种种困境和磨难时,往往无法找到生存的依靠和意义。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悲凉的意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和生命的无奈。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正观心地时,丝发亦无有。却来观世间,冬後数九九。

珠阙昆山远,银宫涨海悬。送君从此路,城郭几千年。云雾含丹景,桑麻覆细田。笙歌未尽曲,风驭独泠然。

弦绝秦筝镜任尘。细腰休舞凤凰茵。一枝浓艳埋香土,万颗珍珠泾袖巾。行雨不归魂梦断,落花难伴绮罗春。汉皇甲帐当年意,纵有芳魂不似真。

社近频逢雨,春深却喜晴。畲烟傍山起,神鼓隔林鸣。客驻观农饁,儿归遗母羹。丰年多乐事,何以报时平?

王生今才子,时辈咸所仰。何当见颜色,终日劳梦想。驱车到关下,欲往阻河广。满日徒春华,思君罢心赏。开门见太华,朝日映高掌。忽觉莲花峰,别来更如长。无心顾微禄,有意在独往。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网。

透雪敲窗风D466D466。坐见广庭飞缟白。长安道上正骑驴,蔡州城里谁坚壁。表表风尘物。瑶林琼宇三豪客。对分毫、连珠唱玉,竞把诗笺掷。草草杯盘还促席。痛饮狂歌话胸臆。前村昨夜访梅花,东邻休更夸容色。清欢那易得。明朝乌辔升南极。带随车、黄垆咫尺,莫作山河隔。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九月朔方城,河流已沍凝。毡车驰犯雪,乳碗饮兼冰。汗血宛西马,奇毛代北鹰。良材资国用,翘首即飞腾。

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玉关金锁夜不闭,窜入涤山千万重。滁泉清甘泻大壑,滁草软翠摇轻风。渴饮泉,困栖草,滁人遇之丰山道。网罗百计偶得之,千里持为翰林宝。翰林酬酢委金璧,珠箔花笼玉为食。朝随孔翠伴,暮缀鸾皇翼。主人邀客醉笼下,京洛风埃不沾席。群诗名貌

故人浮家槜李傍,为爱修竹分僧房。霏霏玉尘梦千里,剡剡银钩书数行。极知神潜鼻端白,祗恐喜动眉间黄。烟波莫久费吟笔,好绘日月增天光。

中庸尚絅示诸儒,为己何心世毁誉。只要美中存德本,无容饰外事文余。鱼潜理趣真如灼,屋漏工夫的不虚。珍重子思深属意,一言纲领此篇书。

路绕函关东复东,身骑征马逐惊蓬。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车似鸡栖舟似叶,百里何曾劳步屧。朝游樵风弄清泚,暮泊石帆登岌嶪。旅饭虽舂才脱粟,僧羹无菜宁用挟。归来村落未上灯,除却御风无此捷。

咫尺不相见,隔江应见难。有孤今雨约,转觉暮云寒。是处莲堪社,何时芋共餐。相思正无赖,鹊喜近阑干。

甬东有异兽,俗名讹曰歆。其形类猴玃,或谓虎之精。逐人求口食,咿哑小儿声。满望乃谢去,不遂辄生嗔。利爪捥人目,乌喙啄其身。膏血尽且死,适意方欠伸。行道足一迹,深山昼掩门。众疑心是兽,何乃面如人。不知椎剥吏,人面而兽心。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竟日坐春台。芙蓉承酒杯。水流平涧下。山花满谷开。行云数番过。白鹤一双来。水影摇藂竹。林香动落梅。直上山头路。羊肠能几回。

出处穷通若命何,月居南斗类东坡。底须内翰还公做,恭破已轮春梦婆。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莫道非人身不暖,十分一醆暖于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