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承天寺

古刹号承天,规模阔万间。
寺中重有寺,山外更无山。
供佛香犹在,寻僧客亦闲。
渡淮难久驻,此去别阊关。

作品评述

《平江承天寺》是宋代文人傅梦得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一个宏伟壮丽的佛寺景观,融合了自然山水和宗教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院和修行境地的赞美和思考。

诗意:
《平江承天寺》描绘了一座古老佛寺的景观。古刹号承天,寺庙规模宏大,有万间之阔。在寺中,重叠又有一座寺庙,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寺庙所在的山区周围,再也没有其他山峦和高地可见。香烟缭绕,佛像依然散发着宗教的神圣气息,寺院内外宁静宜人,僧人和游客都感到宁静和自在。然而,作者意识到渡过淮河后将难以久留于此,不禁别离阊门,心生惆怅。

赏析:
《平江承天寺》以寺庙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中的古刹号承天,规模庞大,表现了佛寺的庄严和雄伟。描写寺中有重叠的寺庙,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给人以壮观之感。山外再无山,表达了寺庙所在的山区周围没有其他山峦和高地,突显了承天寺的独特和特殊。诗中提到香烟缭绕,让人感受到佛寺的宗教氛围和神圣的气息。寺内外宁静宜人,不论是供佛的香客还是寻僧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与闲适。然而,作者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离开承天寺的惋惜之情,意味着离开这个修行境地很难再回来,给人以离愁别绪之感。

《平江承天寺》通过对寺庙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寺院的庄严和壮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宗教信仰和修行之境的思考和赞美。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反衬和对比,展示了佛寺的独特之处和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伤之情。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佛教寺院的景观、宗教氛围和修行之境的深刻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推荐

南国披僧籍,高标一道林。律仪精毡布,真行正吞针。掇火身潜起,焚香口旋吟。非论坐中社,余亦旧知音。

圣主更新大化年,趋朝正预拔茅连。青华上厕郎星列,近密光陪卿月联。垂蹑从班提从橐,遽萌归兴乞归田。至今士论追怀处,第诵南山景行篇。

楼外天寒山欲暮。溪边雪后藏云树。小艇风斜沙觜露。流年度。春光已向梅梢住。短梦今宵还到否。苇村四望知何处。客里从来无意绪。催归去。故园正要莺花主。

何须求富并求贵。不必文章如白侍。研穷性命好生涯,保惜根源真活计。藏机隐密玄中最。肯向人前夸提对。琼浆玉液饮千钟,霞友云朋酬一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坐石心。

两翁儿女旧论姻,酒担羊腔喜色新。不遣交情隔生死,固应世好等朱陈。

插花枝共动,含笑靥俱生。衫分两处色,钏响一边声。就中还妒影,恐夺可怜名。

惰游不能耕,心媿新舂白。啸傲茅三间,主人终胜客。

相共游梁今独还,异乡摇落忆空山。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税鞅年华暮,围炉夜饮酣。雪梅清共映,沙水冻相涵。远意人谁,殊方俗未谙。前冬发湖北,今日滞湘南。

相衮前年抚雍民,下车飞雪满咸秦。风行魏国才三日,雨作商岩恰半春。忠节此生存社稷,诚心是处感天人。二方岂合偏蒙润,四海思归旧花钧。

何处营求出世间,心中无事即身闲。门外水流风叶落,唯将定性对前山。

单于猎罢卧锦红,解鞍休骑荒碛中。苍驹騧骆六十匹,隐谷映坡分尾鬃。九皋五牛羊颇倍,沙草晚牧生寒风。贵贱小大指五百,执作意态皆不同。二鹰在臂二鹰架,骏犬当对宁争功。氊庐鼎列帐幙拥,鼓角未吹惊塞鸿。土山高高置烽燧,毛囊贮获闲刀弓。水泉在侧挹其上,长河杳杳流无穷。

南来走炎荒,北归定寻思。一生困坎壈,忧患真吾师。堂中木上座,万里唯尔随。方幸得良喜,那肯怀愁悲。但令今可行,勿愧论少卑。少时不解事,日日荒于嬉。投老又懒惰,得一或十遗。戏我过此生,造物真小儿。

黄茑结蒙茏。生在洛溪边。花落逐流去。何见逐流还。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长淮风定浪涛宽,锦櫂摇摇上下湾。兵后人烟绝稀少,可胜战骨白如山。

峡岭分明是假山,乱堆怪石入云间。上头更种青琼树,下照春江玉镜寒。

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