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道中

夹道柳梢长,竹桥风影凉。
行人残照里,归路白云旁。
泉浅带土味,岩深闻草香。
到家花已尽,杏颊拥枝黄。

作品评述

《淮西道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郑獬。这首诗描绘了淮西道路两旁的景色和行人的归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夹道的柳树枝条长长的,竹桥上风吹拂着投下凉爽的影子。在行人走过后的余晖中,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旁边是朦胧的白云。泉水浅浅地流过,带着土地的清香,深处的岩石传来草木的芬芳。回到家中,花儿已经凋谢殆尽,只有杏花的枝条依然黄灿灿地拥挤着。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行走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恬静宁和的氛围。夹道的柳树和竹桥的风影给行人带来凉爽,展现了自然的美好。行人走过后的余晖和白云,以及泉水和岩石的芬芳,都给人一种静谧和自然的感觉。诗人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回到家中时,花已凋谢,只有杏花的黄色依然绽放,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

整首诗意境清新,描绘自然景色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行人归途和家园的描写,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花朵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会引发对家园和时光的思考和回忆。

作者介绍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诗词推荐

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玉笛晓寒梅片舞,谁可更将春事付。薰然璀璨卧东风,亦是小轩清绝处。

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迅瀑千寻,悬崖万仞。说法声高,验人机峻。要扶法眼门风,花衲元非古锦。堪笑高丽四九僧,面门搭了冬瓜印。乳窦谤沉无香,是可忍孰不可忍。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须气郁蒸。大水淼茫炎海接,奇峰硉兀火云升。思沾道暍黄梅雨,敢望宫恩玉井冰。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即心是佛,非心非佛。东涌西没,穿皮透骨。十字街头,孤峰绝顶,是离窠臼,不离窠臼。

紫台高不极。清溪千仞余。坛边逢药铫。洞里阅仙书。庭舞经乘鹤。池游被控鱼。稍昏蕙叶敛。欲暝槿花疎。徒教斧柯烂。会自不凌虚。

郁郁河堤绿树平,送君因得到东城。落花已尽莺犹啭,垂柳初长蝉欲鸣。去年送客亦曾到,正值杨花乱芳草。人心不复故时欢,景物自随时节好。感今怀昔复伤离,一别相逢知几时。莫辞今日一樽酒,明日思君难重持。东吴山水天下秀,羡君轻舟片帆逼。江城月下夜闻歌,淮浦山前朝放溜。

返观尘世。便摆脱羁么,逍遥能几。短褐纶巾,斑筇焦尾,便是自家归计。个人间为何隐,遥指松萝苍翠。碧霞里。有洞庭猿鹤,交朋知己。无比。清闲贵。高枕老庄,不尚公侯位。水夸山鞋,烟蓑月笛,别是一般风味。安得这些消息,自古神仙网纪。遂吾忘。任桑田改变,浮生兴废。

说是说非无了时,到头谁免堕危机。满林春鸟高低语,终日不闻人是非。

释迦掩室於摩竭,因甚坐在者里。炷拜勤渠,齐之以礼。

初岁娇儿未识爷,别爷不拜手吒叉。拊头一别三千里,何日迎门却到家。

滩声送我入严州,过得州来水漫流。一夜好风潮信早,满船明月荻花秋。

政恐崖州如有北,却应未肯受谗夫。

东城酒散夕阳迟,南陌秋千寂寞垂。人与长瓶卧芳草,风将急管度青枝。

树色溪光五月寒,幅巾藜杖接清欢。吞声鸟自屏中过,倒影山从镜里看。佳处唯堪著胸次,平生久已付毫端。向来未筑沙堤路,岂信东山有谢安。

凄凄素秋霜,苒苒高原草。运穷相值遇,黝颜就枯槁。浩叹采薇歌,惭愧商山老。

客来花雨际。秋水落金池。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绿丝。高僧拂玉柄。童子献霜梨。惜去爱佳景。烟萝欲暝时。

一阳应候,万国同文。天正纪节,太史书云。凝旒在御,列斜爰分。寿觞斯荐,祝庆明君。

蜀锦满林花,三年重到。应被花枝笑人老。半开微谢,占得几多时好。便须拚痛饮、花前倒。醉中但记,红围绿绕。人面花光斗相照。缭墙重院,爱惜遮藏须早。免如梦折柳,临官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