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塞歌二首

白道徐流过五重,青春绣甲隐蒙茸。
归骢莫缓游乡日,噪鹊长看小喜峰。

作品评述

《朔塞歌二首》是明代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朔塞歌二首

白道徐流过五重,
青春绣甲隐蒙茸。
归骢莫缓游乡日,
噪鹊长看小喜峰。

中文译文:

北方边塞上的道路曲折绵长,
年轻的勇士们身着绣制的铠甲,隐藏在茂密的草丛里。
归程的战马不要慢慢行走在乡间道上的日子里,
喧闹的喜鹊长久地盯着那座小小的喜峰。

诗意解析:

这首诗以北方边塞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战士们在战争与边塞生活中的心情。第一句描述了一条白色的道路蜿蜒流过连绵的山峦,这里可能指的是边塞的关隘。第二句描绘了年轻战士们身穿华丽的铠甲,却隐藏在茂密的草丛中,暗示他们形势危险,需要隐蔽自己。第三句是作者对战士们的劝告,不要在返回乡村的日子里懒散行走,要保持警惕。最后一句以喧闹的喜鹊盯着喜峰为象征,表达了边塞上的战斗和战争是长期存在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北方边塞战士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白道和青春绣甲形象地表达了边塞的峻峭和战士们的年轻与英勇。归骢莫缓游乡日的句子则是作者对战士们的告诫,体现了他对他们命运的关切和对战争残酷性质的认识。整首诗情感深沉,描绘了边塞战士的艰辛和忧虑,展现了明代边塞生活的特殊氛围。同时,喧闹的喜鹊和小喜峰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边塞战斗的艰苦和持久性质。

这首诗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边塞战斗的残酷和辛苦。它既有情感的温情,又有现实的冷峻,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词作品。

诗词推荐

君来能破闷,雨至更蠲愁。旧识庐山道,长怀鹦鹉洲。相从今十载,一饭未成谋。俱作江西去,君车我具舟。

六月泉声带雨寒,斜阳染出淡红山。白云无恙青枫老,不见龚刘振锡鐶。

新自泾州趁雨移,便开繁萼拥芳枝。红霞照地清香起,似到玄都观里时。

鼻孔辽天老古锥,入泥入水惊贫儿。死中得活机锋疾,不断玄风彻紫微。

西风独凭阑干处,可是愁中鬓易华。老木不生秋后叶,孤灯空结夜来花。中原落日无归雁,故国青山有去鸦。欲向清尊消旧恨,路迷行客正思家。

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与子虽天意,知人昔帝难。一言谋早定,九鼎势先安。大舜仁由性,成汤治以宽。孤臣恩未报,清血但丸澜。

萧洒傍回汀,依微过短亭。气凉先动竹,点细未开萍。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萤。故园烟草色,仍近五门青。

真人已悟,四海名先到。只为有声闻,却隔了、玄元妙道。可怜仙骨,落入鬼形骸,一般衰,一般老,空恁一般了。岂知玄妙,刚被身心傲。度日若*盲,诮不识、丹砂炉灶。好将二物,鼎内结成丹,服饵了,得长生,携手归蓬岛。

六花纷委地,随物赋圆方。未戒土牛候,先呈玉马祥。月孤难耀彩,句妙与争光。不独夸三白,深宜熟五粱。

俯瞰二州烟晻霭,遥瞻八面壁崔嵬。乃知仙圣门庭广,也放长房跳入来。

怪石谁雕斲,苍萝翠木斜。幽岩画屏倚,却忆柳州夸。

灵台带余雪,寒色未他收。久负入关意,空为同吉羞。清樽接胜友,飞盖从贤侯。应恨春来晚,烟林已数游。

江左风流恐未真,南州人物竟成尘。全家莫恨瘿张丑,四国且图山作邻。小漏天光浑失热,绿槐树盖始知春。柴扉昼钥能高枕,一到华胥胜路人。

楚云朝暮蔽前峰,佳节寻芳已半空。三日薰炉沈蕙绿,一星春火并榆红。文鳞对掷回塘水,贺燕交飞翠幕风。怅忆沈斋题句罢,碎英无响坠华桐。

吾交作尉地,南望一淹留。岁月催人老,山川记子游。向城非昔勇,遇物更春愁。独喜高阳近,岚光逼马头。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刘郎何日是来时。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春深轻薄衣。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

酒阑欹枕新凉夜。断尽人肠也。西风吹起许多愁。不道沉腰潘鬓、不禁秋。如今病也无人管。真个难消遣。东邻一笑直千金。争奈茂陵情分、在文君。

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从龙开ek路,合璧向方中。殿帐金根出,廞衣玉座空。唯馀文母化,阴德满公宫。配礼归清庙,灵仪出直城。九虞宁厚载,一惠易尊名。晓漏铜壶涩,秋风羽翣轻。容车攀望处,孺慕切皇情。哀笳出长信,宝剑入延津。呜咽宫车进,凄凉祠殿新。青乌灵兆久,白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