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十八咏·碧筠亭

萧然一丛竹,何当举似人。
不可妄认此,青青为法身。

作品评述

《中岩十八咏·碧筠亭》是宋代晁公溯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丛竹摇曳凄然,何时能够像人一样高举起来。切不可错误地认定这些竹子,因为它们青翠欲滴正是佛法的体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丛竹子的景象,表达了晁公溯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他希望人们能够抛开妄执和错误的观念,认识到自然界的美妙和佛法的智慧。

赏析:
《中岩十八咏·碧筠亭》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一丛竹子的形象。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被用来表达坚韧、清雅和无欲无求的品质。诗中的竹子摇曳着,凄然而孤独,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类能否摆脱纷扰、追求超越凡俗的境界的期望。

诗中的"何时能够像人一样高举起来"一句,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人类能否达到高尚境界的思考。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地用自己的眼光去定义事物,不要妄下定论。他强调竹子的青翠美丽正是佛法的体现,意味着智慧和清净。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作者提醒人们要超越表象,去寻找事物背后的真实本质和智慧。

整首诗词简洁而意蕴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境界的思考和对于佛法智慧的渴望。它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并寄托了对于心灵净化和智慧升华的追求。

诗词推荐

黄州狭港半江空,白饭青葱酒一钟。莫厌路贫愁欲绝,稍还瓮牖旧家风。

无数穷檐苦夜悠,一声惊散枕边愁。天家合把黄金铸,置向午头赦九州。

席上新声花下杯,一声声被拍声摧。乐工不识长安道,尽是书中寄曲来。

流落逢明主,恩光集晚途。题名惊手战,拜阁藉人扶。枉辱三华组,终归一腐儒。库书时取读,犹足补东隅。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一生已得半生閒,出入诗篇酒盏间。祗把小儿看造化,不妨老子号痴顽。幻身且喜无诸恙,灵药谁能觅大还。多谢梅花来荐寿,年年雪裹破春颜。

拄杖无边处处过,粉围红绕奈春何。阊门昨日看不足,今日娄门花更多。蜂蝶萧骚草露漫,小家篱落闭荒寒。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阑烧烛看。

半生窃禄取禾廛,晚节休官失秫田。伴陆先生游甫里,同陶徵士访斜川。凤池信美其如夺,莺谷虽幽不愿迁。自笑刘墙如许短,谪仙坛未易扳缘。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渟渟灵水养灵珠,籁定波生注玉壶。洗尽尘劳多少客,不知还解洗心无。送温处士归黄山百鹅峰旧居

熊耳如当出槛熊,仙姿孤秀压诸峰。采芝逋客怜贞质,化石佳人妬丽容。身上霓衣慵整顿,天边华盖会裁缝。嫦娥月里休相笑,万古应无窃药踪。

曲栈绕斜谷,钩栏天际分。吟鞭摇岭月,倦枕拂溪云。好景不关俗,新诗皆属君。西南有归客,一一幸相闻。

金兰同道义,琼简复芝田。平楚白云合,幽崖丹桂连。松峰明爱景,石窦纳新泉。冀永南山寿,欢随万福延。

到处情亲即审居,从他相狎又相疎。年衰骨肉多埋土,身贱交朋少寄书。万象去来无了日,一元开阖不关渠。逢人问我今何在,寥落空山诵子虚。

南风十里平湖外。夜舞凌波队。米家书画满船头。更着小怜歌舞障清愁。乌纱不共人间暑。别有谈玄尘。近来懒作断肠声。只怕花能解语又多

来访西岩老,家居水竹村。紫鳞游镜曲,黄犊卧云根。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不行亭下路,护笋别开门。

无渡河,无渡河,中有龙门之雪浪,天池之洪波。上有碧崖之岌嶪,下有暗石之嵯峨。蛙蚓得志相讥诃,况复龙蜃与鼋鼍。崇朝一舍即我郊,黎民一苇平可过。无渡河,无渡河,招招舟子不足信,彼亡维楫将奈何。

西湖多胜景,飞盖喜相陪。暑气迎秋尽,江声向夕来。

秋霜阁下水潺潺,一片清泉漱玉寒。试把尘襟来此濯,要看披腹吐琅玕。

雨歇南山积翠明,淡云消尽远天晴。漪涟不动秋塘静,独拄寒筇绕岸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