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

山閒筑屋古西坡,小小规模净似磨。
两壁鼓钟来雪窦,四围松竹护云窝。
轩窗有趣高僧远,门户无遮俗客多。
我寄前林时一到,未知风月意云何。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作家陈著的《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

山閒筑屋古西坡,
小小规模净似磨。
两壁鼓钟来雪窦,
四围松竹护云窝。
轩窗有趣高僧远,
门户无遮俗客多。
我寄前林时一到,
未知风月意云何。

这首诗以作者游览西麓庵为背景,描绘了庵内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一种清幽宁静的山间生活。

诗词通过描写山间小屋的古老而简朴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作者用"小小规模净似磨"来形容这座屋子,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屋内的两壁鼓钟来自雪窦,松竹围绕着庵院,使得这个地方更加宁静和祥和。整个庵院被云雾所护,如同云窝一般,给人一种与尘世隔绝的感觉。

在这个庵院中,有趣的高僧居住其中,轩窗间可以望见高僧禅修的身影,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然而,门户却没有挡住俗世的客人,表明这个庵院并非完全隐居,仍然有人来往,可能会受到一些世俗的干扰。

最后两句"我寄前林时一到,未知风月意云何"则呈现出作者对山间风景和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思考。作者寄托了自己的期望,但对于这里的风景和人文意境,作者仍然心存疑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间小屋和庵院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清幽生活的追求,并通过对高僧和尘世客人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宁静与超脱的同时,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刻画了山间生活的美好与现实的矛盾,给人以深思。

诗词推荐

不知东里叟,遗迹但堪寻。语爱东家泪,论交季子心。故坟犹有石,遗鼎遂无金。谬政为邦久,千秋谢所钦。

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先公勋烈盛监梅,清白仍闻世济才。华省拂衣辞簿领,长衢回首谢尘埃。嵩峰排雾依稀出,洛水迎入迤逦来。寄语马前头白吏,何殊昔日李西台。

二月方当烂漫时,翠华未幸春无依。绿杨阴里寻芳遍,红杏香中带醉归。数片落花蝴蝶趁,一竿斜日流莺啼。清樽有酒慈亲乐,犹得堦前戏彩衣。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玉翰飞过碧江东,露泣三荆向晓风。贝叶尘生昏旧绿,蘋花烟老堕疏红。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璧水空。德范岂惟坟上土,传家清训是无穷。

云捧楼台切绛霄,太平天子未央朝。螃家春色年年好,万寿觞前奏九韶。

久行多不定,树下是禅床。寂寂心无住,年年日自长。虫蛇同宿涧,草木共经霜。已见南人说,天台有旧房。

山头斫竹下作竿,系钩沉水坐岸观。饵微水浊鱼不干。栖迟终日或有得,归去犹可妻子欢。

散发欹眠困郁蒸,谁推河汉落红尘。电光照雨不可尽,雾气满空疑有神。驾海怒潮新月夜,绕山腰鼓建溪春。此声此景谁能写,输与城中不寐人。

只影投荒阅两秋,汝曹何苦侮畸囚。诗书尽啮从谁愬,冠履俱伤重我羞。相国溷人宁处垢,永州某氏未轻投。翻盆搅翁何时了,肯事张汤法吏不。

世事苦纷纷,村墟寂不闻。穿林拾蝉蜕,隔浦数鸥群。摇落初飘叶,高舂未散云。归来书满眼,犹足肆吾勤。

儿嬉怨东搦文貔,怒眦张唇状崛奇。图得形模规妇笑,绝怜冷落赋翁诗。幕谈多暇堪娱目,喜色排寒为上眉。颇念袁安正高卧,柮柴煨芋了年时。

天下文章家,吾州两前辈。内翰擅其宗,大监为之最。更有龙图公,气节盖新代。请从舌端参,去作卧下拜。

何处哭故人,青门水如箭。当时水头别,从此不相见。

一阵南风似箭来,蒲帆飞上最高桅。两边岸柳都奔走,不及追船各自回。

逍遥知语默,境外见真空。有位皆玄感,无缘不用功。义说三才理,幽深万事通。因依堪法则,答谢向旻穹。

多书如邺侯,读书如张巡。一代信不数,吾身见能亲。门墙虽云旧,踪迹乃若新。政以沅湘远,无由书疏频。

信步闲游处,妨归路岂赊。因琴避山寺,和鹤宿僧家。语直非关酒,眠迟不为茶。共论尘世里,夜亦事如麻。

蛰宫惊起两龙角,蛟室未呈双水犀。同本君为分鲁卫,清风应不愧夷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