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潭二首

甘菊之下潭水清,上有菊花无数生。
谷中人家饮此水,能令上寿皆百龄。
汉家宰相亦不俗,月致洛阳三十斛。
遣踪芜没无处寻,夜雨春风长荆穀。
¤

作品评述

《菊潭二首》是明代诗人李蓘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菊花盛开的潭水清澈明亮,
菊花在上面茂盛无数。
谷中的人们饮用这水,
能让他们的寿命延长到百岁。
就连汉代的宰相也称赞不已,
每个月都运送三十斛水到洛阳。
然而,追随他的踪迹,竟然无处可寻,
只有夜雨和春风才长久地吹拂着那片荆棘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菊花盛开的潭水,以及人们饮用这水所带来的长寿奇迹。诗人通过描述潭水清澈明亮、菊花繁茂无数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长寿的向往。他提到汉代的宰相也对这潭水赞不绝口,并且每月都运送大量的水到洛阳。然而,这位宰相的踪迹已经消失不见,只有夜雨和春风依然长久地吹拂着那片荆棘谷,这也暗示着事物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赏析:
《菊潭二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潭水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诗人通过对潭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提到饮用这水能延年益寿,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渴望。

诗词的后半部分以汉代宰相为例,表达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和权力变迁的无常。尽管曾经有人如此珍视潭水,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他的踪迹了。夜雨和春风的长久存在与人事的短暂相对照,强调了事物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和对生命的思考。它饱含着对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命运的思索,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诗词推荐

上帝锡义,寔生婉淑。辅佐神皇,宠膺天禄。诞育泰陵,劬劳顾复。于昭徽音,久而弥都。

小轩风景画图宽,一再闲寻绿绮弹。雨着梨花春已老,烟沉芳草梦犹寒。

寒山太湖东,六月雪埋坞。时有天耳师,巢居类巢父。春秋未半百,气骨自高古。清泉冻连底,蹲石怒狮虎。此中除梅花,无物入岩户。

谶言雨作风当正,得雨喜如遭旱时。枕藉无嗔杂蓑笠,跧藏不异庇茅茨。近看杨柳大垂手,远对云山图入眉。日暮横流难共济,明当安稳遂东之。

叶县郎官宰,周南太史公。神仙才有数,流落意无穷。骥病思偏秣,鹰愁怕苦笼。看君用高义,耻与万人同。

暖风帘幕卷春阴。歌吹画堂深。云袖纤纤捧玉,霞觞滟滟浮金。佳辰恨我,空传善颂,阻缀朋簪。莫笑海滨乡味,尊前会有知音。

荷囊晓趁紫宸朝,玉立堂堂侍冕旒。帝为蚕丛精择帅,诏颂虎节往分忧。旌幢云合三千乘,锦绣春浓六十州。仪凤雅应为国瑞,烹鲜何忍与民仇。阳和嘘暖松州雪,膏泽长随锦水流。酒贱途歌喧夜市,彘肥社鼓响春畴。教条宽简难轻犯,鉴戒高明不暗投。建学文翁先美俗,雄边德裕有良筹。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座隅依约有余香,威表如存动悚惶。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因谈妙有开迷迳,真指无何入故乡。季世孰能稽万一,日随诸境愈忙忙。

文传江左秀,情见宋中书。隔面云千嶂,愁心发一梳。良图襄野牧,活计颍滨渔。倘欲枉相访,嵇康候吕车。

数间低矮屋,不可以抬头。嫌市尘埃浊,寻山泉石幽。门松霜干古,窗竹露竿修。办此一廛了,从今何所求。

深泥漫漫污后土,长安闭门三日雨。顽云不动风伯愁,飞电更相雷师怒。阳乌力弱不自持,天漏已宽无石补。麦蛾禾耳不足忧,当念为鱼救无禹。

皮苍老松,色暗焦桐。微尘尘破,一印印空。大千经卷钟出碍,三世佛口谷吞风。六门了用,双眉有功。

岁晚湖山寄幅巾,浩然不见两眉碑。看花李益无同伴,顾曲周郎有后身。厚禄殷勤营葬地,隐君欢喜得吟邻。看来造物于君厚,判断风光七十春。

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顾我于逆旅,与君发光仪。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素业且无负,青冥殊未迟。南桥天气好,脉脉一相思。

儒者书隐公,昔持浙西节。按一青溪令,闻者胆为裂。先声到江东,庶亦有旌别。似闻复留中,骎骎管喉舌。君可持我诗,叩门细自列。贪吏剧百巧,廉吏抱一拙。拙廉名弗彰,巧贪位深窃。何啻万蚊虻,日咂生民血。我老死已近,分甘粮欲绝。此公能荐君,长鬣幸未雪。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朔方之兵,劲于九土。尤劲而要,粤惟定武。兵劲在驭,用则羆虎。失驭而劲,骄不可举。曰保曰贝,闭壁连阻。武爵新守,束手就虜。皇帝日噫,汝武曷取。有敝必革,以儒于抚。公来帅定,始以威怒。有兵悍横,一用于斧,连营怛之,胸粟腰伛。既懼而教,如餔如乳。以剌以射,以鉦以

相忆采君诗作障,自书自勘不辞劳。障成定被人争写,从此南中纸价高。

两君先后缔交承,一笑何防玉斚倾。驰驲催人来异渥,卧龙留客自多情。告新听说三年最,叙最欣寻再世盟。天上除书人已到,便看鹄立侍通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