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汪广洋的《岭南杂咏(其八)》
拼音和注音
cūn tuán shè rì xǐ qíng hé , tóng gǔ qí qiāo chàng hǎi gē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晴和:天气晴朗,气候温和。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周代本用甲日,汉至唐各代不同。
铜鼓: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用铜铸造。也指铜制军鼓。
汪广洋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原诗
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
都道二年生计足,五收蚕茧两收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