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古梅吴府教

万木风饕冻欲痴,孤根逗暖正斯时。
树槎牙历百千岁,花摘索开三两枝。
兄弟山礬应未称,交朋松竹恐相宜。
玉堂标致和羹味,可是香名满世知。

作品评述

《见古梅吴府教》是宋代诗人杨公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木风饕冻欲痴,
孤根逗暖正斯时。
树槎牙历百千岁,
花摘索开三两枝。
兄弟山礬应未称,
交朋松竹恐相宜。
玉堂标致和羹味,
可是香名满世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古梅为主题,通过描绘梅树在寒冷的冬季中的坚韧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品质的赞美和敬仰。

首先,诗中描述了万木寒风饕餮冻得几近发呆的情景。这里的"万木"代指众多的树木,而"风饕冻欲痴"则形象地表达了严寒的天气。接着,描绘了孤根的梅树在这寒冷的时刻迎来了温暖和生机。"孤根逗暖正斯时"一句,表达了梅树在冬季中能够迎来一丝暖意的难得时刻。

然后,诗中提到了梅树的坚韧和历史悠久。"树槎牙历百千岁"暗示了梅树的根系经历了百千年的岁月,历久弥新。接着,诗人以"花摘索开三两枝"来形容梅花的开放,虽然只有三两朵,但也足以显现其傲立在严冬中的美丽和坚强。

接下来,诗人转而表达了对梅花的评价和自己的担忧。他认为梅花的品质不仅仅是兄弟山礬所能称颂的,而是在与朋友松竹相交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这里的兄弟山礬指的是有学问的友人,松竹则是指诗人自己,他担心自己的评价不能与兄弟山礬相比。

最后,诗人提到了梅花的香名在世间广为人知。"玉堂标致和羹味"意味着将梅花与美味的佳肴相提并论,表达了梅花的香气和美感。"可是香名满世知"一句则强调了梅花的声誉和知名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梅树在严寒中的坚韧和生命力,以及对梅花品质的称赞和担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和对自身评价的思考。它展现了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的独特美丽,以及它所象征的坚韧和品质。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锦作薰笼越样新,迎春犹及送还春。花时色与香如此,花后娟娟更可人。

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时事悠悠吾亦嫩,卧看秋水浸山烟。

秋到天公日日阴,林间厌听鹁鸠鸣。向来南亩频忧旱,此去西成只欠晴。檐有漏痕看菌出,径无行迹认苔生。夜窗细诵秋阳赋,才谢坡仙和不成。

儿笑真珠满盘碎,女疑荷叶雨中来。道人心下无些事,三个柴头品字煨。

乐事与良辰,平生爱洛滨。泉台一闭夜,蒿里不知春。翰墨犹新泽,图书已素尘。堪怜寝门哭,犹有旧时宾。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四围紫翠峰峦合,一片丹青楼阁开。

梦想云端路屈盘,幽寻今果云端。三间矮屋烟霏拥,一片间情宇宙宽。上锉间搜灵药煮,天坛不遣篆香残。谁能好事时供给,结足空山也不人。

尝闻越邑民,祷雨碧岩畔。神龙如有期,为霖通旱暵。

唐山山下双溪上,城堞参差图不成。已许开帘见山色,何妨欹枕听溪声。疏泉尚想前贤意,美俗犹存太古情。试向丹楼望原野,青青菖叶正催耕。

插汉森森万丈扶,一亭危瞰汨江隅。幽深石壁涵清泚,崒嵂云山引翠芜。变化阴晴诗作料,招呼豪杰酒为徒。客来草拟閒居赋,后有千年八阵图。

出宰河源县,非是黄河源。维彼黄河源,其名为火敦。华言星宿海,或曰此天根。君能如火敦,身高在昆仑。块视人间世,此县安足言。请从天下县,一一向主论。县县令如君,行行信鱼豚。

胜负相持日已多,看棋人已烂仙柯。淮淝非久捷书到,还折门前屐齿麽。

宁亲西陟险,君去异王阳。在世谁非客,还家即是乡。剑门千转尽,巴水一支长。请语愁猿道,无烦促泪行。

胜赏须倾竹叶青,此花元自圣之清。翻思杜老尤躯玩,野水横吹当酒行。

夜床风雨梦到处,东湖西山如接连。安信喜随乌鹊后,雅怀知寄白鸥边。轩窗春动花阴满,图史香浮墨色鲜。个里诗书应有味,不妨兼读养生篇。

诗数江西派,禅归岭表宗。他宁无出手,终莫敢当锋。欠子广长舌,资吾磊块胸。打包随牒迹,岂料适相逢。

万里修途似梦中,天家赐予意无穷。昭仪别馆香云暖,自把诗书授国公。

夙陪翰墨徒,深论穷文格。丽则风骚后,公然我词客。晚依方外友,极理探精赜。吻合南北宗,昼公我禅伯。尤明性不染,故我行贞白。随顺令得解,故我言芳泽。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岑。含珠复蕴玉,价重双南金。的皪曜奇彩,凄清流雅音。商声发楚调,调切谱瑶琴。吴山为我高,霅水

郡如斗大亦何堪,耕雨锄烟亦饱谙。共话桑麻真有味,久抛蓑笠得无惭。野田春水自深浅,晴日鸟声时两三。安得一牛横短笛,南山之北北山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