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舟上西江值大水有作(其二)》
拼音和注音
shuǐ tóu shí zhàng shì huáng yún , liǎng àn bēng yá kǔ xiāng zhì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两岸:水流两旁的陆地。
水头:水头shuǐtóu指水流的来势水头很猛
苦相:犹薄命。苦楚的表情。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峡口片云时启闭,风雷更助建瓴势。
水头十丈似黄云,两岸崩崖苦相制。
牵舟直上望夫台,万壑千岩往复回。
石栈如丝萦绝顶,飞梯上下愁莓苔。
滇黔至此水始放,河伯未见奔腾状。
万里苴兰赴海来,炎风吹尽无烟瘴。
风俗家家种橘田,淘金采石峡门边。
多鱼正喜西江涨,妇女相将日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