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落梅

佛来非堕有,仙去岂超无。
宁可死归洁,莫教生合污。
出余纯白在,入与太清俱。
百世下回首,高风立懦夫。

作品评述

《吊落梅》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佛来非堕有,
仙去岂超无。
宁可死归洁,
莫教生合污。
出余纯白在,
入与太清俱。
百世下回首,
高风立懦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面对世俗的困扰和纷扰,坚持追求内心的纯洁和高尚的品德,倡导远离低俗和污浊的境界。作者通过佛和仙的象征,表达了对于高尚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他表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生活在世俗的污浊之中。

赏析:
《吊落梅》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纯洁和高尚的追求。诗中的佛和仙象征着纯净和超脱,呼应了作者对于道德境界的追求。作者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让自己的生命与世俗的污浊相联系,表达了对于高尚品德的坚守和追求。

诗词中的"出余纯白在,入与太清俱"表明了作者的内心追求与外在环境的不同。作者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和高尚,与纯净无瑕的境界相呼应。最后两句"百世下回首,高风立懦夫"点明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在世俗的追逐和浮华中,只有追求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回首的价值。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浮华的反思。通过对佛和仙的象征的运用,诗词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念,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纯洁和高尚,摆脱世俗的困扰和诱惑,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山中是处有黄菊,洛下谁家无白醪。相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横塘一字比南金,满纸书劳属意深。太史不知收拾未,邦人父老泪渐襟。

草堂前有山,一见一相宽。处世贵僧静,青松因岁寒。他山逢旧侣,尽日话长安。所以闲行迹,千回绕药栏。

南朝欲相风方上,北敌闻骨已寒。

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好是老身销日处,谁能骑马傍人家?

疏池养白莲,故作夏时景。田田绿初齐,便成清净境。虽无藕如船,风味同玉井。水仙何处来,露浥晨妆靓。苦乏社中友,永日对孤影。爽气入人怀,酩酊为之醒。

晚渡呼舟疾,寒城著雾深。昏鸥明鸟道,风叶乱霜林。久客登临目,中年怀旧心。犹须一长笛,领览自沾襟。

姑苏城头乌哺时,长洲草绿春袍归。鲁桑叶小蚕出迟,吴田水暖牛耕肥。里胥争迎县寮喜,入门先自易彩衣。拜亲然後及王事,簿书岂得长相鞿。

好山幸自绿崭崭,须把轻云护浅岚。天女似怜山骨瘦,为缝雾縠作春衫。

古路斜阳废城,断碑荒草残茔。莫嗔童竖樵牧,不识先生姓名。

口,有似没量斗。(高骈)川,有似三条椽。(薛涛)

爽气遍搜空,难堪倚望中。孤烟愁落日,高木病西风。山寂樵声出,露凉蝉思穷。此时尘外事,幽默几人同。

樛木螽斯耳未闻,中山无屋贮儿孙。临分自洒黄泉泪,不在区区骨肉恩。

江瘴节候暖,腊初梅已残。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阑。复此满尊醁,但嗟谁与欢。

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竹,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看君发原隰,四牡去皇皇。始罢沧江吏,还随粉署郎。海沂军未息,河畔岁仍荒。征税人全少,榛芜虏近亡。所行知宋远,相隔叹淮长。早晚裁书寄,银钩伫八行。

屋角梅开才一枝,道人眼净得先窥。寒听政尔犹官舍,不似茅檐见汝时。

诸贤发策未央宫,独得菑川一老翁。曲学暮年终汉相,高谈平日漫周公。君今壮岁收科第,我欲它时看事功。闻说慨然真有意,赠行聊似古人风。

千堆白浪卷彭湖,一叶青帆映大孤。梦里东坡魂尚魇,岸傍梅福笑相呼。开门翠壁连天是,回首惊波一事无。推下黄紬见真意,的知陶令是贤乎。

自离草莽得登堂,贤主恩优念不忘。饱食瓮城常养锐,怒临沙堑敢摧强。敌声夜振须仍奋,壮气秋高齿渐长。眼底孽余平剪后,功成谁复论青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