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夷之

厚葬非徒识所先,分明至爱自心根。
怃然一悟奚从发,为有良知尚未昏。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孟子·夷之》

厚葬不仅是识别高低的标志,
明显地表达至爱自己的内心。
想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迟疑呢?
因为我们还有良知,没有迷失。

诗意: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性中最高尚的品质——良知。作者陈普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厚葬”这一社会风俗的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良知的认识和看法。他认为良知是一种超越社会习俗和个人利益的道德准则,是人性中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赏析:

这首诗的形式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旨在传达作者对于人性中最高尚品质的认识和追求。诗中的“厚葬”是一个具体的社会风俗,但作者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表达了对于良知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体悟。他认为良知是人性中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超越社会习俗和个人利益的道德准则。通过这首诗,作者呼吁人们要珍视自己的良知,不要迷失自我,不要被社会风俗所束缚,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和准则。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相逢僧话了幽寻,不负沧浪一访临。对菊莫谈当世事,口茶犹识古人心。白云共住山前后,黄叶自知秋浅深。龙卧苍髯曾有约,雁回分月供丛林。

五峰天外立,驴脚惯经过。十载身萍梗,今朝面薜萝。云低山色暗,风急树声多。蜡屐何时办,来听樵五歌。

几日清尘黯镜鸾,猩屏轻飏药炉烟。更无雁字到愁边。朔雪关山羌笛怨,新霜庭院井梧寒。卷帘人瘦晚风前。

去岁元宵节,无油不点灯。今岁元宵节,有月照危层。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当年早梅芳,曾邂逅、飞琼侣。肌云莹玉,颜开嫩桃,腰支轻袅,未胜金缕。佯羞整云环,频向人、娇波寄语。湘佩笑解,韩香暗传,幽欢後期难诉。梦魂顿阻。似一枕、高唐云雨。蕙心兰态,知何计重遇。试问春蚕丝多少,未抵离愁半缕。凝伫。望凤楼何处。

烛引金莲白玉堂,宫垂银榜左春坊。毛曾久倚黄门树,武子今封召伯棠。揽有羡君花竹秀,课无怜我簿书忙。欲知两地相同处,亭午葵心向太阳。

宝勒嘶归,未教佳客轻辞去。姊夫屡鼠。笑听殊方语。清入回肠,端助诗情苦。春风路。梦寻何处。门掩桃花雨。

有泉何取台仪凤,事佛空教后作蛇。狐穴蚁巢零落尽,却能留此梵王家。

拥炉书帙易尘灰,览古临窗独对梅。未寤径须呼子慎,常奴何得比方回。虚名到底将安用,能事从来不受催。似许相过陪客醉,胸中那复有愁堆。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竹阁寒相倚,云窗晚共开。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声响风随箨,阴移石上苔。迟留更清夜,待月露盈杯。

乡村十里少人家,手掬清泉嚼细茶。洞口春深却无酒,故人相赠以桃花。

相从同是日边人,两见江南碧草生。冯铗车鱼初倦客,梁山风雨苦思亲。虹桥刻柱前盟苦,兽锦裁囊丽曲新。袍雪纷纷君莫顾,汉皇终自识平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侯绩分从东鲁,世勋来在姬公。桂枝少日冠蟾宫。枳棘暂栖鸾凤。报道小春来也,令辰申降高崧。功名富贵管无穷。指日经纶大用。

徘徊独鹤翻清景,容曳孤云下绛霄。朝市山林本无异,前贤出处尽逍遥。

霜筠万个绕龙孙,中有茅檐据小村。疏处只容猿鹤过,喜无俗客敢登门。

草木不解行,随生自有理。观此引蔓柔,必凭高树起。气类固未合,萦缠岂由己。仰见苍虬枝,上发彤霞蕊。层霄不易凌,樵斧谁家子。一日摧作新,此物当共委。

晨兴望南山,不见南山根。草树露颠顶,樛枝空复繁。铜瓶取井水,已至尚余温。天风一吹拂,的皪成璵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