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
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
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

作品评述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贺监写的书法作品,在漫长的岁月中依然保留着它的独特魅力。

诗中,刘禹锡首先提到自己曾经登上过高楼,欣赏过贺监的书法作品。他说,贺监的书法在墙壁上像龙虎一样生动活泼。他接着提到,中国的书法艺术流派较为庄重,更注重表现皇家的威严,而北朝时期的文士则更加重视徐陵的书法风格。

刘禹锡接着表达了自己看到贺监的书法时的震撼。他说,偶然间独自看到了这幅作品,令他非常惊讶,恨不得能够在当时向贺监表示赞赏。他担心书法作品会被时光的洗礼慢慢磨灭,因此再三嘱咐山僧谨重地保护这幅作品。

这首诗通过描述贺监的书法作品和表达自己对其赞赏之情,展示出了刘禹锡对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视和珍视。他通过这首诗,将自己对贺监的赞赏之情传达给了读者,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传统保护的担忧。

作者介绍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推荐

谯郡增严李母祠,神龟矫首负碑。豆萁已乏不休思,韭臼兼无绝妙辞。翠琰雄文惭内史,黄庭美翰枉羲之。蓬邱丽句偏相许,胜得山龙衮服披。

我是蘇州监本獃,與爺上壽獻棺材。宗室元來是皇族,雨下水從屋上來。

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四皓卧云处,千秋叠藓生。昼烧笼涧黑,残雪隔林明。我待酬恩了,来听水石声。

雪后江城红日晚。暖入香梢,渐觉玲珑满。仿佛临风妆半面。冰帘斜卷谁庭院。折向樽前君细看。便是江南,寄我人还远。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楼横笛吹肠断。

道着权名便绝交,一峰春翠湿衡茅。庄生已愤鸱鸢赫,杨子休讥蝘蜓嘲。潏潏药泉来石窦,霏霏茶蔼出松梢。琴僧近借南薰谱,且并闲工子细抄。

初功混沌,在机缄斡变,坎中一气。潜发氤氲初出地,升变阵云呈瑞。电掣雷轰,阴阳交会,致作廉纤雨。帝川飞过,化成玉鼎神水。溶溶九变生金,炼归离内,点化成阳体。神变离形摅妙用,独擅幕天席地。兀兀腾腾,随方应现,坦坦无拘系。含融一体,顿然超出生死。

去去忘回远,行行迫腊天。江寒侵老泪,霜冷逼宵眠。客路虽经至,归涂尚过千。家山在台岳,南望几悠然。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仙。何当结茅室,长在水帘前。

征衫一着字溪东,结友何人继两龚。寸步相期偶胡越,尺书不断见心胸。吟边快睹推三语,吏退冥搜想二松。别后并吞几云梦,锦囊收拾付宾鸿。

吁嗟方请雨,润溽果如占。黍稷固有望,来麰亦未嫌。声繁清倦枕,气冷入疏帘。蔓喜龙头举,泉惊虎抓添。田畴诚最急,花药不妨兼。诗伯才盈斛,聊应费笔尖。

解城条山联句。诗见本书魏野一○

临济为睦州所误,雪峰遭岩头毒手。没齿衔冤,万世不朽。

谁分菱花影,还看蓬鬓秋。(照镜见白发,《诗式》)

师今携锡下孤峰,似闻猿鸟含愁容。胡不为言我常住,东西南北总相逢。

莫讶重栽聚八仙,几经边警亦堪怜。珠帘十里春狼藉,且把天香作旧年。

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长安何日到,一一问归鸿。

凤皇贵在德,孔翠岂无文。诗礼多承训,贤能逈出群。谈清蜕尘滓,志大蹑烟云。更喜并州牧,豪英天下闻。

凤历开新统,鵷鶵孤异姿。入朝承重渥,还舍拜名师。杨晏皆模范,韩陈有训辞。后生须静实,切莫事奔驰。

隐者似孤云,都忘厌与忻。渔樵每争席,鸾鹤自为群。地僻云常满,山高日易曛。蹲鸱煨正熟,不与俗人分。

天孙司经纬,专巧上帝旁。星缕日月针,几经补苍苍。弭节游人间,帝服无文章。寒女一机素,未知作衣裳。再拜愿祈巧,精神通渺茫。但恐云车回,虚无往路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