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庐山

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作品评述

《送僧游庐山》是宋代文人李覯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送别僧人游庐山为题材,表达了自己离别家乡、追求理想的心情,并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和寺庙的白莲花,表达了对南朝历史文化的向往和追忆。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行非为客住非家,
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
池中唯有白莲花。

诗意和赏析:
此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追求理想的心情,同时展现了对南朝历史文化的向往和追忆之情。

首句“行非为客住非家”,表达了诗人的游子身份,他虽然行走在外,但并非真正的旅客;他离开了家乡,但旅居之地并不能被称为家。这句话透露出一种无常和追求的态度,诗人的心境在行旅中得到了启迪。

接下来的两句“此去庐山况不遐”,描绘了诗人即将前往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即将到来的美景的期待。这里的“不遐”意味着庐山的美景非常迷人,不需要远离太远的地方就能欣赏到。

最后两句“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历史文化的向往和追忆。他期待能够在庐山之行中见到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但令他遗憾的是,眼前的池塘中只有孤独的白莲花。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逝去的南朝时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下社会的失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庐山景色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理想乡土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为媒介,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体验。

诗词推荐

乃祖身兼将相祟,诸孙玉立有家风。此郎己复麈埃外,它日相期气类中。行己勤劝须自省,读书亹亹要新功。果能哮吼如狮子,一瓣香应嗣放翁。

静对春天雪,时烹月俸茶。久闲便澹薄,渐老厌諠哗。徙倚终朝看,溟蒙向晓加。应同头上发,复乱眼中花。光暝侵灯暗,声繁拂竹斜。东风吹片片,北户积些些。最豁三农望,匀淹百草芽。润胜天上露,媚掩日边霞。史笔应先纪,丰年的不赊。舞萦农叟袂,飘逐使君车。善政商於郡,优闲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下有

以我思君见,知君念我还。相逢劳苦外,迳问竹平安。

周求莘女终亡纣,越献西施竟灭吴。马上琵琶徒自恨,不思强汉弱匈奴。

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已随芳草藉杯盘,更任垂杨拂马鞍。斜日两竿眠犊晚,春波一眼去凫寒。

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勒铭虽即多遗草,越海还能抵万金。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二千馀字终天别,东望辰韩泪洒襟。

吏治正倥偬,夫君何燕间。蚕丝既云寡,符移皆可删。印封人事散,蹑屐升东山。放杖坐危亭,清啸出去间。无私席宾少,忘机林鸟还。野人瞻翠微,稽首双眉斑。

汗竹丹铅侧,空花粉黛中。尚怀丞相亮,肯署大夫雄。有客来今雨,夸予迈古风。幽情倾不竭,涉涉碧云东。

猗欤崇基,右平左诚。祗率典常,屈兹秋夕。陟降惟寅,威们抑抑。神其鉴观,穰简是集。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淡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闲倚危栏思黯然,浮生谁共欢流年。愁催华发生无极,心许青山去有缘。冷谈空江澄暮色,参差归雁没寒烟。吟馀更羡林间客,高卧深云听瀑泉。

豢狗不噬御,星驰慕民兵。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利财来应召,早怀逃窜情。出门即剽掠,所过沸如羹。总戎无节制,颠倒迷章程。威权付便嬖,赏罚昧公平。饥寒莫与恤,锐剉怨乃萌。见贼不须多,奔溃

造物无穷巧,寒芳品更殊。花腴真类假,枝瘦嬾犹枯。帝子明黄表,宫人隐绛襦。若论风韵别,桃李亦为奴。

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裳。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涓选休成,祖考是享。夙夜专精,求诸惚恍。洋洋在上,惟神之仰。鬯矣清明,应之如乡。

久客孤舟上,天涯漱晓津。野芳桤似柳,江霁雪和春。吏叫能惊鹭,官粗实害身。何当穷蜀境,却忆滞游人。

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量力揆所用,曾不敌一夫。幸因笔砚功,得升仕进途。历官凡五六,禄俸及妻孥。左右有兼仆,出入有单车。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若有人及此,傍观为何如。虽贤亦为幸,况我鄙且愚。伯夷古贤人,鲁山亦其徒。时哉无奈何,俱化为饿殍。念彼益自愧,不敢

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