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

东道如闻近稍安,乘骢按部凛生寒。
忽逢太守能相下,俱是从来言事官。

作品评述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是苏轼(苏辙)所写的一首诗,描述了苏轼送别周正孺归守梓潼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道如闻近稍安,
乘骢按部凛生寒。
忽逢太守能相下,
俱是从来言事官。

诗意:
这里的“东道”指的是当地的官员,意指周正孺在此地的官职。诗人表达了对周正孺即将离开、返回梓潼的祝愿和送别之情。第一句说道,离别的消息传到这里稍有安慰。第二句描写了周正孺坐在华丽的马车上,整齐地按照官职等级坐着,但内心却感到寒冷与凛然。第三句忽然遇到了太守(地方行政官员)向他致意,以此表达太守对他的认可和赞赏。最后一句指出,无论何时何地,言事的官员都是有共同的品质和职责。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周正孺的作品,情感真挚而深沉,表达了对离别友人的祝愿和思念之情。通过描写周正孺的离别场景,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敬重和对他在官场上的辛勤努力的赞赏。

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第一句以“东道”形容当地官员,暗示了周正孺在此地的官职地位。第二句以乘骢按部凛生寒的形象描绘周正孺,凸显了他内心的忧愁和离别的寂寥。第三句突然出现的太守,给诗中增添了一丝转折和温暖。最后一句点明了言事官员的共同特质,表达了诗人对周正孺的认同和对整体官场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官场现实的思考。通过描写周正孺的离别和对官场的触动,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官场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官场风气的反思。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对社会现实和官场风气的思考,体现了苏轼作品中常见的关注社会、反思现实的主题。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太古安知虙与尧,茹毛饮血自消摇。不须追咎为书契,初结绳时俗已浇。

坡谷遗书那复有,向来一纸抵千金。谁知悬腕与卧笔,如用大都留此心。

春气融和万物佳,殿前仍有四时花。宫人却爱山家景,松竹阴中碾建茶。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分开秋水国,映断夕阳天。

侨版农廛陋,飞灰岁琯周。危疴负薪困,生事播精求。雨露遗幽谷,乾坤占一丘。惟馀道边树,独为报春游。

旭日东生,五云宫阙光辉映。百官班定。拜舞朝元正。春满瑶卮,万寿同称庆。边陲静。太平全盛。永赖吾君圣。

高斋新境断织尘,曲圃芳畦豫记春。今日且资移树法,明年应作看花人。

御前亲赐密云龙,讲罢分行帝在中。起揖坐尝还再拜,侍臣趋出辇还宫。

幸喜陪驺驭,频来向此宵。砚磨清涧石,厨爨白云樵。竹外村烟细,灯中禁漏遥。衣冠与文理,静语对前朝。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壮志宵兴着祖鞭,雄辞锐欲勒燕然。一生仅踏金门地,半世常游玉笥天。胜墅棋高无敌手,夺袍句好有新编。高风高上凌云阁,那复观梅月照筵。

朝服归来昼锦荣,登科记上更无兄。寿觞每使曾孙献,胜境长携众妓行。矍铄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凌寒却向山阴去,衣绣郎君雪里行。

放蕊争先见菊彫,逐花旋拆天桃夭。若为耐久还柔脆,莫折仙枝本易摇。

人寄天地间,官爵寄所寄。所寄本傥来,得丧亦常事。何哉浅丈夫,以此芥胸次。达人视为轻,譬彼摴蒲戏。役满须过更,代者乃未至。故乡隔太湖,一舸归甚易。秋高山骨露,始见松竹翠。依依古梅村,是中有深意。

一带古苔墙。多听寒螀。箧中针线早销香。燕尾宝刀窗下梦,谁翦秋裳。宫漏莫添长。空费思量。鸳鸯难得再成双。昨夜楚山花簟里,波影先凉。

斗门贮净练,悬板淙惊雷。黄沙古岸转,白屋飞檐开。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蒿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摧摧势排轧,汹汹声喧豗。偪仄复偪仄,谁肯少徘徊!传呼津吏至,弊盖凌高埃。嗫嚅议讥征,叫怒不可裁。吾观舟中子,一一皆可哀:大为声利驱,小者

地辟仙龛小亦奇,龛前长泻碧琉璃。我来恰似陶彭泽,鉴景濡毫便赋诗。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相逢疑夙昔,不拟定交初。馈我诗盈轴,知君腹有书。空门容不得,吟属问何如。云是汤休辈,毋令相见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