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蒋山痴绝和尚

急水上旗翻五色,飞流中毬辊百花。
相逢相笑勿相笑,人途在中未到家。

作品评述

《寄蒋山痴绝和尚》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急水上旗翻五色,
飞流中毬辊百花。
相逢相笑勿相笑,
人途在中未到家。

诗意:
这首诗以意象丰富的语言描绘了一番壮丽的景象。山上的旗帜在急流中翻飞,展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水流急湍,像是一颗颗百花在空中飞舞。诗中表达了对于旅途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嘲笑那些相遇的旅人,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有未知和艰难,还未到达终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景象与人生旅程相联系,呈现出一种哲理和禅境的美感。急水上的旗翻五色,形象地描绘了水流湍急的景象,给人以动感和活力。飞流中的毬辊百花,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展示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景象。这些景象和意象都在诗中起到了象征人生旅程的作用。

作者通过这些景象,传达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和未知。他提醒读者,在旅途中相遇的人不应该嘲笑彼此,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和挑战,还未到达彼岸。这种思考引发了对于人生、命运和悟道的沉思,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传达了关于人生旅程的洞察和启示。它的诗意和哲理使人们对于人生的起伏和追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引发了内心的共鸣和感悟。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天孙黼黻文,胶轕璇玑外。大巧本无为,女工卑组绘。胡为小儿女,缨弁杂环佩。庭罗{左饣右衍}饵香,设祠祈且拜。临池五彩丝,更结相连爱。

茗泛绿云收北苑,稻炊红玉取西山。

日落乌将数子归,风和雉挟两雌飞;不如村舍安孤寂,父子飘然两褐衣。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坐啸青枫晚,行吟白日长。人烟隔水见,草气入林香。谁作招寻侣,清斋宿紫阳。

客问矩山老,何事得优游。追数平生出处,为客赋歌头。三十五时侥幸,四十三年仕宦,七十□归休。顶踵皆君赐,天地德难酬。书数册,棋两局,酒三瓯。此是日中受用,谁劣又谁优。寒则拥炉曝背,暖则寻花问柳,乘舆狎沙鸥。知足又知止,客亦许之不。

楚山万叠,怅高情、不比当年嵩少。官况全如秋淡薄,枉却尘侵乌帽。菊蕊犹青,茱萸未紫,节意凭谁表。故园何处,暮云低尽残照。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老。聚散悲欢回首异,今岁古台谁到。藉甚声名,难忘风味,何日重倾倒。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

五字投精鉴,惭非大雅词。本求闲赐览,岂料便蒙知。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弱苗须雨长,懒翼在风吹。砺镞端杨叶,光门待桂枝。计闻尘里誉,因和禁中诗。

慧远风流庐岳隐,支公高尚沃洲栖。闲思石壁堪长往,拟蹑浮云上石梯。

归来非计失,事少得心宽。村落年方稔,庭闱病复安。诗当随景赋,酒莫放杯乾。插架书还在,仍容子细看。

听漏西堂黯不眠,忆君如在夜灯前。可堪环堵三年病,又上南州万里船。缩手未闲终坐巧,逾垣欲避转愁偏。行藏在我今须识,纵不由人也属天。

昔人甫彻弃刍狗,此日已归谈木牛。报国无阶空马革,托身有地早菟裘。乘车载苡才经谤,三宿恋桑真可羞。掩卷勿惊臣议戆,舜瞳应雇殿西头。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支。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远从馀杭郭,同到洛阳陌。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未请中庶禄,且脱

牛山之木,於彼空谷。悠悠我思,孰云勿谷。

自得沧江胜,归来伴鹤龟。晚年尤好易,暇日且论诗。欲问更生佛,非关二竖医。诸生毋试袂,公训有余师。

绕阶流氵虢氵虢,来砌树阴阴。(任江淮尉题厅,《语林》)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虚名三纪玷王朝,晚岁刚肠万虑销。笃学自依袁伯业,醒狂谁比盖宽饶。将旄烛日逢兵偃,隐谷连云负客招。白首报恩虽竭节,拟留馀力事耕樵。

东风欲动管灰飞,剪彩工夫莫恨迟。残腊竟呈三白瑞,新春元与六花期。羊羔酒好浮琼液,牛尾狸堪削玉肌。欲就江梅赊一笑,前村容有未开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