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兄访陈宰

投老持竿柳外村,尺书久不抵修门。
料应下榻从容日,自说通家好子孙。

作品评述

《送徐兄访陈宰》是宋代诗人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徐兄访陈宰,
投老持竿柳外村。
尺书久不抵修门,
料应下榻从容日。
自说通家好子孙。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叶茵送别徐兄前往拜访陈宰的作品。诗人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徐兄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徐兄未来前途的祝福和期望。

赏析:
诗词的开头,"投老持竿柳外村",描绘了徐兄离开家乡,远赴陈宰所在地的场景。"投老"指的是辞别父老,"持竿"表示徐兄的旅途,"柳外村"则是陈宰所在地的村落。

接着,诗人写道"尺书久不抵修门",意味着徐兄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这里的"尺书"指的是书信,"修门"是指家门。这句表达了徐兄忙于公务,久未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诗"料应下榻从容日,自说通家好子孙",表达了诗人对徐兄未来的祝福和期望。"下榻从容日"表示诗人相信徐兄在陈宰处会过上舒适自在的日子。"通家好子孙"则是对徐兄家庭美满、子孙兴旺的祝福。

整首诗词通过对徐兄离别和期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叶茵运用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将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深情和诗意。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布衾生凄寒,夜夜梦归去。心恐秋风深,摧残紫荆树。

百二秦川四塞宽,甘泉烽火报平安。泥书双笔迁郎署,粒食千金仰县官。江海斗生抛别墅,关山何日解征鞍。定将鞭算资心计,流马功成国史刊。

巨细洪纤在在,飞潜动植芸芸。乾坤升降不停轮。借问谁为转运。妙理周行独立,真君莫测冥存。一针一草尽浑沦。拈出虚空有*。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迭乱云浮。

太平无事似熙丰,天乐声和下帝宫。禽鸟也能知乐事,宫莺娇醉弄春风。

蓬门相直是南山,傍着丹梯尚可攀。野兴旧同流水远,道心今共白云閒。

九月到盘洲,华发惊霜叶。缓步绕东篱,香蕊金重叠。橘绿又橙黄,四老相迎接。好处不宜休,莫放清尊歇。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幽意随登陟,嘉言即献酬。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黄叶枝头又早春,红花景里多明日。任翻河汉风北来,终是乾坤日东出。

刹刹现形仪,尘尘具觉知。性源常鼓浪,不悟未曾移。

蜀丝鸳鸯织锦衾,逻檀凤凰斫金槽。弦抽瓮茧五色毫,双成十指声嘈嘈。冢头青草天山雪,眼中红冰嵬下血。哀弦凄断感情烈,池上蕤宾跃方铁。

一互清虚,十分明白。借兮是功,转兮非色。天盖地擎兮体之有余,雷轰电掣兮用之不测,情未生时如何隔。

近听千丝急,遥闻一磬清。恐伤诗肺腑,不作断肠声。

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惟忧急诏归青琐,不得经时卧白云。千载茯苓携鹤劚,一峰仙掌与僧分。门前旧客期相荐,犹望飞书及主文。

銮舆顺动,嘉气满神京。辇路宿尘清。钩陈万旅随天仗,缥缈转霓旌。都人望幸倾尧日,鳌*溢欢声。临观八极辰居正,寰宇庆升平。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逢天时而生。曾无我赢。

南村地胜。曲水横斜穿柳径。是处池塘。拍塞荷花映粉墙。高堂大厦。户户如屏堪入画。峻岭崇冈。日日生云遥降祥。

圣皇宗祀怀多福,恭回来看带花。柷敔笙镛齐合奏,举头更见日光华。

月照乾坤岂得私,只缘近水倍光辉。况逢秋杪气犹爽,一笑从容尽醉归。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