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谷

高秋远行迈,入谷云气暝。
稍稍微雨来,渐怯衣裳冷。
萦纡青崦窄,杳霭烟竹迥。
峰回稍开豁,夕阳散微影。
霜叶落秋涧,寒花媚秋岭。
穷途见土屋,人烟杂墟井。
平生爱山癖,愒此惬幽静。
月落闻子规,怀归心耿耿。

作品评述

《李老谷》是元代作家迺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李老谷
高秋远行迈,
入谷云气暝。
稍稍微雨来,
渐怯衣裳冷。

萦纡青崦窄,
杳霭烟竹迥。
峰回稍开豁,
夕阳散微影。

霜叶落秋涧,
寒花媚秋岭。
穷途见土屋,
人烟杂墟井。

平生爱山癖,
愒此惬幽静。
月落闻子规,
怀归心耿耿。

译文:
迈步踏入李老谷,
高秋远行漫无边。
云气渐暗入谷底,
微雨轻洒衣裳寒。

青崦山峦纷绕曲,
烟雾缭绕竹丛中。
山峰回转展开眼,
夕阳微散影影踪。

秋涧中霜叶纷纷,
寒花媚笑秋岭间。
穷途之上见土屋,
人烟杂乱墟井边。

我平生钟爱山林,
此地幽静让我心怡。
月落时闻子规啼,
思乡之情心中耿耿。

诗意和赏析:
《李老谷》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高秋远行的情景。诗中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归乡的思念。

首先,诗人步入了李老谷,描绘了远行时的景色。高秋的天空中云气渐浓,微雨轻洒,衣裳逐渐感到寒冷。这种描写传达出季节的变化和远行的辛苦。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峦的景色。青崦山峦环绕,烟雾弥漫,竹丛中的景象如幻如真。山峰回转,逐渐展开眼界,夕阳微弱地散发着微弱的光影。这些描写表现了山水之美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秋涧中的景色,暗示着穷途的艰辛。霜叶飘落在秋涧中,寒花媚笑在秋岭间。这里的景色表现了秋天的凄美和自然的变幻。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钟爱和对归乡的思念。诗人平生钟爱山林,而李老谷的幽静让他感到愉悦。当月落时,他听到子规啼叫,思乡之情在心中弥漫。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归乡的思念。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诗词推荐

逐胜移朝宴,留欢放晚衙。宾寮多谢客,骑从半吴娃。到处销春景,归时及月华。城阴一道直,烛焰两行斜。东吹先催柳,南霜不杀花。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

一自先朝敕守臣,千秋鱼钥锁流尘。班休禁旅讥诃卒,头白中珰给扫人。泰畤有基松橡合,寝园无狩鹿麋驯。只余云气时来往,想忆离宫望幸辰。

雁荡闻名久,灵岩舍道边。诸峰皆列岫,一柱独擎天。卓笔岂容有,展旗非偶然。眼前无障碍,自是洞中仙。

敢言知已少,性本类孤云。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三人一旦同行,(二子与秦少章同寓高斋,复同舟北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

江边旧亭子,招屈改光风。揭扁名虽异,怀人意则同。一篇渔父问,千古大夫忠。酒尽琴犹鼓,幽兰曲未终。

阴阴山木合,幽处著柴荆。喧中有静意,水车终日鸣。

裴相功成归绿野,谢公人望起东山。巨川欲济须舟楫,只恐求閒未许閒。

我友天下士,逝者八九人。非无新造交,亦有久故亲。可与共安利,未可同隐沦。欣然得一个,回首终醉辛。

忽佩鱼符下玉京,长安厩吏驾车迎。淮王旧地馀风物,太史新书见姓名。弩矢前驱殊觉贵,河梁执别岂胜情。小山丛桂图经古,白马骊驹道路荣。鹏海三千须击水,隼旟四十且专城。长淮月色秋宵好,应助诗人思转清。

一丛三百朵,细细拆浓檀。帘幕护花气,不知窗外寒。

其一日从东方出,团团鸡子黄。夫归恩情重,怜欢故在旁。其二阳春二三月,诸花尽芳盛。持底唤欢来,花笑莺歌咏。

披观玉京路,驻赏金台址。逸兴怀九仙,良辰倾四美。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浓绿交阴,脆圆经雨,夏景正新。遽紫泥封检,红幢建钺,飘然吹起,一片闲云。禁殿趋班,玉音亲诏,并遣皇华通宝邻。凌篘去,任重霄温暑,万里风薰。炎曦正斡天钧。更午气均齐天地根。运至精感化,千和万合,涤除旁说,必自成真。已约归期,秋风前后,梨枣黄花满地匀。阊阖晚,

赏花全易识花虽,善识花人独倚栏。雨露功中观造化,神仙品里定容颜。寻常止可言时尚,奇绝方名出世间。赋分也须知不浅,筭来消得一生闲。

月从海上涌金盆,直入东楼照病身。久已无心问南北,时能闭目待仪麟。飓风不作三农喜,舶客初来百物新。归去有时无定在,漫随俚俗共欣欣。

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上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

炎州分得冰花脑,来伴湘波六月凉。醉折一枝簪鬓睡,晓来印却枕痕香。

金碧销磨瓦面星,乱山依旧绕宫城。路人休唱高台曲,台上而今春草生。

窄窄柴门短短篱,山家随分有园池。客因问字来携酒,僧趁分题就赋诗。晨露每看花藟坼,夕阳频见树阴移。拂衣司谏犹忙在,此趣渊明却少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