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韩淲的《十九日回涂与郑一矫首不能去(其三)》
拼音和注音
huá fà xiāo xiāo tiān guǎng dà , suì hán bì sè shì sōng lí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萧萧:1.形容马嘶鸣声2.[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3.冷落凄清的样子。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华发:(书)(名)花白的头发。[近]白发。[反]青丝。
广大:(形)①(面积、空间)宽阔。[近]广阔。[反]狭小。②(范围、规模)巨大:有~的组织。③(人数)众多:~群众。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原诗
行吟应更笑刘伶,醉里云山传逸心。
华发萧萧天广大,岁寒碧色是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