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禹穴至阳明洞

宛委山前舣画船,攀萝渐入太霄边。
因寻大禹藏书穴,深入阳明古洞天。
万壑秋光含细籁,数峰寒玉立苍烟。
宝函金篆久稀阔,欲就皇人讲数篇。

作品评述

《访禹穴至阳明洞》是张伯玉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以画船为载体,融入自然山水之境,寻访大禹的藏书穴和阳明的古洞天,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追求和对境界超越的向往。

中文译文:
宛委山前画船载,
攀萝渐入太霄边。
因寻大禹藏书穴,
深入阳明古洞天。
万壑秋光融细音,
数峰寒玉矗苍烟。
宝函金篆久稀阔,
欲向皇人讲数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宛委山前的画船作为出发点,将诗人的寻访之旅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他攀援着萝蔓逐渐进入了太霄边,踏上了他向往已久的禹穴和阳明的洞天之行。
诗中描述的“万壑秋光融细音”和“数峰寒玉矗苍烟”描绘了山间的景色,给人以清幽、秋意盎然的感觉。诗人言“宝函金篆久稀阔”,表明古代的文献宝物仅有些许残留,也表达了他对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关切和向往。最后一句“欲向皇人讲数篇”则传达出诗人欲与帝皇交谈分享心得的愿望。

整首诗以山水意境为主线,寻访之旅作为诗的情节,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文献文物的稀少,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景仰。同时,诗中也流露了对超越凡俗境界、追求升华的渴望,表达了对心灵与自然的统一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伯玉,字公达,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早年举进士,又举书判拔萃科。仁宗庆历初以秘书丞知并州太谷县时,范仲淹推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范文正集》卷一八《举张伯玉应制科状》)。至和中通判睦州,时年三十,后迁知福州,移越州、睦州。有《蓬莱集》二卷(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已佚。 张伯玉诗,据《严陵集》、《会稽掇英总集》等书所录,编爲二卷。

诗词推荐

金绳挂空虚,日月系两垂。天童坐戏弄,纵掣成东西。百年未死间,昼夜无穷期。短短固可惜,舒舒定非宜。有闻未之行,有学未及知。白发已班疏,朱颜亦童黎。智虑昏晚年,聪明退前时。纵欲加自修,去日何胜追。奈何少自废,老则成空悲。

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越相烟波空去雁,吴王宫阙半啼猿。春风似旧花犹笑,往事多遗石不言。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老干坤。

夜漏沉沉度建章,千门万户锁深房。入宫不识君王面,犹被傍人妒晓妆。

物外神仙风骨,人间富贵功名。眉长新有秀毫生。荡座酒光花影。清暑玉壶书永,少年金印身轻。他年旌节看归荣。笑傲五湖烟景。

三秀标姿颖不凡,姓名联列紫微间。已知凤穴梧栖稳,谁谓鹏程云路艰。孔释当年亲抱送,由庄逸驾定追攀。发挥更有文章伯,高压淮南大小山。

无才副至公,岂是命难通。分合吟诗老,家宜逐浪空。别心悬阙下,归念极吴东。唯畏重回日,初情恐不同。

纷纷又过一年春,牢落情怀酒漫醇。满眼暄妍都去尽,樽前唯忆旧交亲。

雪涧偶逢山泽癯,相携茅屋寻团蒲。古心不为世情改,老气了非流俗徒。三读离骚多楚怨,一生知已只林逋。诗成不值渠为伴,持醉主人双玉壶。

冲风不成寒,脱木还自奇。坐看白日晚,起行清颍湄。三穴未为得,一舟不作痴。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宇定怪物变,意行觉舟迟。公与两公子,妙语含风漪。但怪笑谈剧,莫知宾主谁。得句未肯吐,郁郁见睫眉。相从能几何,行乐当及兹。生忍自作难,百忧间一嬉。时寻赤眼老,不探

泰伯封疆四望宽,胜将吴越旧书观。苧罗山下春才到,麋鹿台边沼已寒。不有采香专怙宠,可能尝胆便除残。今年木德临心宿,重见家家衽席安。

南泉无过,口能招祝。赵州礼拜,草贼大败。径山不管,结案据款。文殊普贤,且过一边。

丽日祥烟锁禁林,樱桃初熟可成阴。年年翠辇来游幸,花落春宫一寸深。

四望平川独一峰,峰前潇洒是莲宫。松声竹韵千年冷,水色山光万古同。客到每怜楼阁异,僧言因得鬼神功。县民遥喜行春至,鼓腹闲歌夕照中。

越山春始寒,霜菊晚愈好。朝来出细粟,稍觉芳岁老。孤根荫长松,独秀无众草。晨光虽照耀,秋雨半摧倒。先生卧不出,黄叶纷可扫。无人送酒壶,空腹嚼珠宝。香风入牙颊,楚些发天藻。新荑蔚已满,宿根寒不槁。扬扬弄芳蝶,生死何足道。颇讶昌黎翁,恨尔生不早。

[黄钟角]荪无不在,日兴我居。孰不可来,肸乡斯须。象服龙驾,渊渊鼓浮。荪不汝多,多汝意孚。

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风起绿杨。借问胶船何处没,欲停兰棹祀昭王。

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

巨浸邑东南,西北起培塿。意恐七泽翻,遗此镇其后。我来雪霜降,阳和开岁首。平波十万顷,如镜照妍丑。尚想雷霆击,水立蛟龙走。微此一抔土,群生鱼鳌久。山人岂解此,采掇竞薪槱。飞香识早梅,柴门深处遥。攀条情正浓,催归回鷁首。幽怀殊未惬,陶写赖诗友。春事甫權舆,重来

几欲裁诗托便风,苦惭别后欠新功。何时寄我广南作,压倒蕉黄荔子红。

直下是,直下是。上是天,下是地。日暖风和,花酣柳醉。玉笛才轰,朱弦奏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