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

歆我斋明,威行如存。
牲牲是享,圭玉其温。
群公执事,变既骏奔。
礼成告入,咸福黎元。

作品评述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是宋代真宗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宋高宗祭祀明堂和太庙为主题,表达了对于祭祀仪式的庄严和敬意。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歆我斋明,威行如存。
牲牲是享,圭玉其温。
群公执事,变既骏奔。
礼成告入,咸福黎元。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高宗祭祀明堂和太庙时的盛况。明堂是国家祭祀的场所,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祭祀仪式的重视和敬畏之情,以及祭祀所带来的祥和和福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祭祀仪式的盛况和庄严氛围。首两句“歆我斋明,威行如存。”表达了作者对于整个祭祀仪式的认真参与和恭敬态度。其中的“歆我斋明”指的是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斋明是指斋戒和清明的状态,显示出诗人的虔诚。而“威行如存”则表达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和高贵。

接下来的两句“牲牲是享,圭玉其温。”是对祭祀仪式中祭品的描绘。牲牲是指祭祀时所用的牲畜,圭玉则是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玉器,这里描述了祭品的珍贵和温暖之感。

后两句“群公执事,变既骏奔。礼成告入,咸福黎元。”则描绘了祭祀仪式的进行和结束。群公执事指的是负责祭祀仪式的官员们,他们在仪式中变化迅速,礼成之后即告入庙内,向祖先报告祭祀的情况。最后一句“咸福黎元”表示祭祀的圆满完成,预示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整首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祭祀仪式的敬畏之情以及祭祀所带来的祥和和福祉。体现了宋代皇帝对于祭祀仪式的重视,以及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康的美好愿望。

诗词推荐

传经韦相后,赐笔汉家郎。幽阁诸生会,寒宵几刻长。座中灯泛酒,檐外月如霜。人事多飘忽,邀欢讵可忘。

壮岁贫而旅,无家可语归。见多延酒馔,躬为补裳衣。头白诸亲忝,心丹百事违。何堪持报德,但喜母年希。

再宿离城邑,全无世俗气。僧包轻溅水,渔灶冷炊云。酒好休教尽,诗悭却自欣。昼闲贪睡稳,独被不须重。

月似故人能赴约,鹭如小友可忘年。

百尺谯门戍万兵,黄昏初动画龙声。铜钲犹是闽王点,银秤才悬汉守更。四面僧夸金作界,半年人看玉为城。官程稍近千余里,不到侬家向此行。

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息耕斗室危坐,半窗冻日熙熙。

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川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颜子之克己,镆铘斫空桑。曾子毅於仁,重担硬脊梁。子路勇有行,劲兵赴敌场。孟呵刚不屈,砥柱立沧浪。嗟哉入圣门,迢迢万里长。傥非四才子,宁不中道僵,尔宜变尔质,变尔柔而刚。

关辅陪京外,年华禁火中。柳矜河上绿,花献酒边红。野市鞦韆月,春楼觱篥风。三州六赞燧,安得不衰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此行十日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橹。书生快意轻性命,十丈蒲帆百夫举,星驰电骛三百里,坡陇联翩杂平楚。船头风浪声愈厉,助以长笛檛鼍鼓,岂惟澎湃震山岳,直恐澒洞连后土。起看草木尽南靡,水鸟号鸣集洲渚。

孤云野鹤本无求,刚被差充粥饭头。担负一蒫牙齿债,钟鸣鼓响几时休。冒雪敲冰乞米回,斋堂如海钵单开。众中若有知恩者,一粒何曾咬破来?千里驱驰出为人,颜容消瘦老于真。食轮转後无余事,莫学诸方转法轮。何时平地起浮图,化得冬粮但付厨。推倒禅床并拄杖,饥来吃饭看西湖。

郡僚方贺正,独宿太湖棱。阶下羞为吏,船中祗载僧。折梅和薄雪,煮茗对孤灯。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处处梅。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展禽抱纯粹,灭迹和光尘。高情遗轩冕,降志救世人。百行既无点,三黜道弥真。信谓德超古,岂惟言中伦。

樽俎折冲贤甲胄,衣裳定伯胜兵车。先生学谱河汾嫡,礼乐须还贞观初。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天骥何年往,龙泓此地存。空馀曳练色,莫辨褭蹄痕。赴海妨苔甃,涵虚碍竹轩。会当逢禹凿,始可见鸿源。

剑南作客岁再淹,正如病翼遭(米加离)黏。短衣射虎性所乐,不耐龌龊垂车幨。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脱楚钳。晓星已疏更磊磊,残月欲尽犹纤纤。鸡鸣已与夜漏断,鸦起似逐朝阳暹。扬鞭走马忘老惫,自笑狂疾何由砭。

饵花春蝶即花仙,饮露秋蝉怕露寒。只道蜻蜓解餐水,元来照水不曾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