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鲍照的《绍古辞七首(其七)》
拼音和注音
nuǎn suì jié wù zǎo , wàn méng yíng chūn dá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迎春: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春配应五方之东﹑五色之青,故于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东郊祭青帝,迎接春季到来。后世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率士绅僚佐,鼓乐迎春牛﹑芒神于东郊,谓之'迎春'。迎候春天。迎新年。花名。即迎春花。花名。辛夷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原诗
暖岁节物早,万萌迎春达。
春风夜㛹娟,春雾朝晻霭。
软兰叶可采,柔桑条易捋。
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
天传愁民命,含生但契阔。
忧来无行伍,历乱如覃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