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姚鼐的《送曹效伯司务归里》
拼音和注音
jiě yàn bēn qū jiāng hǔ zǐ , dìng wú xǐ nù wèi jū g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狙公:古代喜养猿猴者。
虎子:小虎﹑乳虎。喻勇健的男孩。便壶。因形作伏虎状﹐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原诗
觚棱回首暮云空,拂袖归途似御风。
解厌奔趋将虎子,定无喜怒为狙公。
故人长揖都亭外,新月多情沧海东。
行上成山浥天碧,早知蓬阆落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