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丛

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
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

作品评述

《苇丛》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翁洮。这首诗描绘了一片茂密的苇丛,诗人通过描写苇丛的特点,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诗人的思绪。

译文:
得地自成丛,
那因种植功。
有花皆吐雪,
无韵不含风。
倒影翘沙鸟,
幽根立水虫。
萧萧寒雨夜,
江汉思无穷。

诗词赏析:
这首诗以苇丛为主题,通过描述苇丛结成了一片片茂密的景象,诗人用以表示苇丛得到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地。“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表达了苇丛生长茂盛的原因。诗人接着描绘了苇丛上开放的花朵,比喻为吐雪,展现出一片洁白的景象。诗中还提到,“无韵不含风”,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一种节奏,即使是没有风的时候,苇丛仍然能够体现韵律。

诗中还描绘了在苇丛周围出现的一些动物,如倒影中的翘沙鸟和苇丛根部站着的水虫,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多样性。最后,诗人以“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作为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寒冷夜晚感叹江汉之间的广阔和无穷。

整首诗以苇丛为主题,通过描绘苇丛的特点、生态和周围环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和生命的独特感悟。诗人借助苇丛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世界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宽广和多彩的感觉。

诗词推荐

村北村南打稻忙,浮云吹尽见朝阳。不宜便作晴明看,扑面飞蝇未退藏。

厌厌夜饮忘更深,客不来辞主有情。僮仆触屏成蝶梦,姬姜压笛作蝉声。月如有待行行慢,风不生嗔细细清。萍散人生何可料,婵娟千里共交盟。

灵云悟桃花,玄沙傍不肯。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今春花又开,此意谁能领?端的少人知,花落春风静。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送行人去,犹追路、再相觅。天末交情,长是合堂同席。从此尊前,便顿然少个,江南_客。不忍匆匆,少驻船梅驿。酒斟虽满,尚少如、别泪万千滴。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灯火凄清,笙歌无颜色。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

清切曹司近玉除,比来秋兴复何如。崇文馆里丹霜后,无限红梨忆校书。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外监名父子,元方难弟兄。鹤空黄壤梦,雁续紫霄声。山远玉无胫,春多天有情。至今溪上月,犹傍碧梧明。

夜来有清梦,梦见山阴客。宛然过兰亭,分吟坐苔石。晓闻在湖寺,挥尘论经席。会面安可期,相思春草碧。

声前句,格外机。无得无失,无是无非。无孔由来是铁鎚。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粟。稼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西湖已死犹名世,东阁更佳何与人。但得心传清白事,不须足踏软红尘。

黄纸红旗总不宜,绿蓑青笠久相知。躬耕莘野一犁雨,亲见豳风七月诗。老已自催蚕作茧,死时须用豹留皮。山深未省人间世,黑白纵横几局棋。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学道始恨晚,为儒

北帝潜驱又弭鞭,那堪风物更凋年。此身荡潏随流水,造物炮烹及小鲜。自喜樽罍同盎盎,谁能幡胜更田田。诸君此夕须千首,老子今唯十九篇。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吟卷多题品,君齐贾岛才。闻风却竹瘦,载雨过湖来。交淡杯中水,儒酸叶底梅。便辞京口去,觅取近诗开。

道得更无心外法,首山有眼且无光。拍盲枷棒挥将去,匝地普天兴祸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