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
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满田风褭褭,千声万声鹖鸟鸣。

作品评述

《杂曲歌辞·秋夜长》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如水夜未央,
天空万里东西月色光。
愁人焦灼无法入眠,害怕一个人躺在床上,
昏暗的虫鸣声在我身边绕悠。
荒冷的城市仿佛成了一个村庄,
我起身仰望北斗星,天空还未明亮。
白露滴滴充满了田野,微风轻轻摇曳。
千千万万声音中,鹖鸟齐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秋夜情景。诗人用水来形容秋天的宁静和悠长,用东西的月色来表达天空的明亮和广袤。在这样的夜晚,愁人难以入眠,害怕孤独地躺在床上,暗虫的叫声更加增添了凄凉的氛围。城市的荒冷仿佛变成了一个无人的村庄,诗人起身仰望北斗星,寄望天空尚未明亮。秋露满田野,微风吹拂,鹖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情景描写和细腻的想象力展现了秋夜的安静和美丽。诗人运用了富有韵律感的词语,如“夜未央”、“月色光”等,使得整首诗词节奏鲜明。通过描述愁人的焦灼和害怕,以及暗虫的唧唧声,诗人深情的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深沉的情感。诗人将城市的荒冷和村庄的宁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强调秋夜的寂静。白露和轻风袅袅带来了秋天的清凉,而鹖鸟的鸣叫则让整个夜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整首诗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给人以思考与共鸣的空间,表达了对秋夜静谧美丽的赞叹和感慨。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诗词推荐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谁将玉女对妆台,曲水分明一鉴开。铁石肺肠尘梦断,任他云雨逐人来。

休折山中松桂枝,溪鱼亦小莫垂丝。沙田翻白收秔后,霜树著红尝柿时。日落牛羊归径熟,天寒乌鸟向人慈。出云数里成官路,问事如何总不如。

阿戎筑屋为娱亲,野草闲花日日新。我奉版舆来举酒,祈君亲寿似夫人。

制法精微自帝尧,势如天阵布週遭。沉思迥觉忘千虑,妙诀终须附六韬。急动未分香印匝,一枰初满月华高。御词仍许群臣和,愁杀山中玉兔毫。

灯火频挑只管残,雨声终夜恼空山。幸蒙晓月多情白,又遣东风抵死寒。

乱草窠中,打成一片。坐卧寂然,真机顿现。

城下汉江流,沧波照鬓秋。山川包楚塞,风物似荆州。试听清砧发,何如画角愁。遥知绝戎笔,水味有槎头。

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大官供宿膳,侍史护朝衣。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冠剑无时释,轩车待漏飞。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

阿瞒瓜分姿,见之垂髫中。此心既弗乂,此道安可洪。汉祚既坠地,馀子方困穷。仁义傥自唱,历数岂不同。挟令及宫阃,杀士延奴童。至今吊古徒,哀痛殊未终。实以己逼仄,遂令彼长雄。画图出后世,略见经营工。想其鼎峙势,亦天诱其衷。此章弗徒歌,聊以裨国风。

年律将穷天地温,两州风气此横分。已吟子美湖南句,更拟东坡岭外文。隔水丛梅疑是雪,近人孤嶂欲生云。不愁去路三千里,少住林间看夕曛。

水色秋逾白,山光夜不青。一眉画天月,万粟种江星。小酌居然醉,当风不觉醒。谁家教儿子,清诵隔疏棂。

舞衣歌扇久寂寞,白雪时时梦里听。可怜春色别人去,能得花前几醉醒。

珠蹙花舆,翠翻莲额。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泠然御风客,与道自浮沉。黄鹤有归语,白云无忌心。药炉经月净,天路入壶深。从此分杯后,相思何处寻。

北极分忧属,东瓯布惠和。曾蒙倾盖分,偶得枉帆过。郑驿非常速,融樽复几何。孙侯不假道,鄙我信为多。

问津城西市,呼渡江南岸。棹稳当潮生,帆轻趁风便。龙翔古招提,鸟革今轮奂。回合列翠屏,周遭铺素练。邀行嫩篁竿,劝坐老木干。沿壁览新题,吹尘认旧篆。一隅看不足,两塔穷未见。阳光烁岗顶,飙阵凉披面。郛郭聚拱伏,烟云散呈献。俯拜肃御邸,仰瞻粲宸翰。皇帝南巡意,生灵

申白苛留。绮园浪出,老不知羞。输与先生,一枝鹤膝,一领羊裘。便教赐履营丘。争似把、渔竿到头。冷落_溪,张皇牧野,著甚来由。

太平无战阵,汉卒久生骄。金甲不曾擐,犀弓应自调。嗟为燎原火,终作覆巢枭。若使威刑立,三军岂敢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