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次韵寄题芙蕖馆三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bù xū tǐng zi zhào gē lái , qiě kàn fú róng miàn miàn kā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芙蓉:(名)①荷花的别称,也叫芙蕖:出水~。②落叶灌木。花供观赏。也叫木芙蓉。
不须:不用;不必。
面面:每一方面;每个地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不须艇子棹歌来,且看芙蓉面面开。
卷里有诗都锦绣,席间无地可尘埃。
风清月白琴三弄,绿暗红深酒一杯。
明日仲宣楼上去,越吟应是首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