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作品评述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翻译及注释

翻译
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
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注释
⑴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兹以姜词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韵者。
⑵绿芜(lǜwú):长得多而乱的杂草。白居易《东南型一百韵》诗:“孤城覆绿芜”。
⑶台城:旧城名。本三国吴后苑城,晋成帝释改建为建康宫,为东晋和南朝的宫省所在,所谓禁城,亦称台城。故址在进南京玄武湖侧。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五》:“晋、宋健谓朝廷禁近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此处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
⑷殊乡(shū):异乡、他乡。
⑸秋晚:深秋。
⑹暮雨:傍晚的雨。
⑺鸣蛩(qióng)劝织:蟋蟀的名声就像紧促的织布声。蛩:蟋蟀,以其声响织布机响,又名促织。唐孟郊《杂怨》诗:“暗蛩有虚织。”
⑻“深阁”句:化用韩偓《倚醉》诗:“分明窗下闻裁剪。”这句是说,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
⑼花簟(diàn):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
⑽綀(shù)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露萤”句:典出《晋书·车胤转》:“夏日则綀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⑾留滞:搁置;阻塞。
⑿长安乱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全唐诗》卷572)陈注引贾岛诗,“生”作“吹”,并云:“后人传为吕洞宾诗”。美成是否到过长安,也很难定。汲古阁本《片玉词》卷下《西河》词,有”长安道:“潇潇秋风时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载”。今陈元龙注本亦不载。此词真伪尚不可知。既云“空忆诗情宛转”,已明说这里引用古诗。词义尽可借指汴梁,追忆少年时在京的朋友,较”荆江留滞“更推进一层,不必拘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
⒀篘(chōu):漉酒竹器,亦可作动词。《唐诗纪事》卷65引杜荀鹤断句:“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这二字叠用,却非一般的叠字,其上一字均为名词,下一字均为动词。
⒁蟹螯(xiè áo):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声。’” 荐:进,进献。指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
⒂山翁: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幼子,曾镇守荆襄,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世说新语·任诞》)
⒃斜照敛:指太阳落山。敛,收,指太阳隐没到地平线下。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赏析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现一片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台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旧都,自隋唐以来,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兴废之感。如唐末诗人韦庄就感到“六朝如梦”(《台城》)。而现在的台城更是草黄叶枯,“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更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起递进连接作用。殊乡作客,已经够使人惆怅了,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众芳芜秽”,殊乡客子更难以禁受了。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便为全篇意蕴定下基调。

  “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晚秋之夜,本已渐凉,加上秋雨,顿觉寒生了。更何况词人情绪低落,更觉周围寒意更深,深阁妇女已在“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以上是从客观事物层层渲染,使前面所描摹的秋色显得更浓了。从“云窗静掩”起,就词人主观方面进行勾勒。“静掩”,没有什么人来往,烘托出一种幽静的孤寂感。这种主观感受又是词人所处客观环境在心理上的反映。

  “叹重拂罗裀,顿疏花蕈”。词中天气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年年如此。“叹”,就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对自己老大无成的叹息,用辞十分精细。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说的是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此乃借古人之高境界以表示自己的高境界。这上片歇拍两句没有将惊秋发展为悲秋,而是荡开一笔,使词意转向高雅旷达,这是一个关键处。

  下片转到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荆江留滞最久”,周邦彦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出任庐州(合肥)教授至调任溧水之前约有七八年时间,他曾留滞荆州。据王国维推断,他在荆江“亦当任教授等职”(《清真先生遗事》),年方三十多岁,他这时在金陵,怀念荆江故旧,但却从对方怀念自己着笔。如果只写自己怀念荆江故旧,则荆江故旧是否怀念词人不得而知。而推想荆江故旧怀念自己,则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怀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简而意明,笔法巧妙。

  “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这是化用贾岛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此时,词人想到汴京也正当西风落叶的晚秋,追忆从前这时候二三好友,风华正茂,以文会友,吟诗唱和,诗情宛转,其乐何极、至今回首,乃如电光火石,幻梦浮云,徒增感慨。“凭高眺远”一句从词意看本应放在“渭水西风”之前。“渭水西风”三句正是凭高眺远所见到的想象中景象。而就格律看,只能置于此处,作为补笔,收束上文,以舒积愫。可是关山迢递,可望而不可即,情怀郁郁,惟有借酒消愁,举杯一醉。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这是一种不为世用,放诞不羁的行为,词人的意思是说,他也要像毕茂世那样,一手持海螯,一手持酒杯,直到醉倒山翁。

  “醉倒山翁”中,周邦彦以山简自喻,也可看出他当时心态。“但愁斜照敛”,忽作转折,似与上文不相连贯,实则一意承转,他正欲饮玉液,持蟹螯,如山翁之醉倒以求解脱愁思,然而不行,当淡淡的落日余晖洒在“绿芜凋尽”的台城道上时,一片衰草斜阳,暮秋古道的苍茫景色,摇撼着他的心弦。[3] 这首词中词人将迟暮之悲、羁旅之愁与故人之情融成一片。其可贵处,在于其实这珍惜寸阴之意味。乃清真词中高格调之作。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是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时周邦彦40岁。

  周邦彦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岁时遭到流放,被调知溧水县。词人滞留金陵时,因为郁郁不得志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宋贾两名士,茫然立下风。信知古贤圣,多隐卜医中。

秋天

冬暖熙熙作午晴,红梅花下一壶倾。衰年未夜先思睡,深闭柴门却月明。

秋天

溪上闲行日未斜,石桥南北见桃花。避人鱼入深深水,傍母凫眠浅浅沙。渡口孤舟依野店,矶头一径到渔家。何时谢却尘中事,来就田围学种瓜。

秋天

人间盛衰理甚明,势去有如汤沃冰。听言一事足叹惋,恐君亦复伤中情。行都赫奕名王第,列屋珠玑多秀慧。主翁五十二本兵,宠冠诸家当盛世。其间属意字以端,姿品高妍兼妙艺。燕开云幄萃亲友,艳阵香藂尝窃睨。转眼陈迹俱已休,西风叶飞东水流。相逢应怪我鬓改,贪情省认俄惊羞。

秋天

真隐出人间,了此一大事。尧舜既授受,边障息烽燧。袖手辞钧衡,澹然不色喜。高卧北山云,戏掬西湖水。

秋天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秋天

白日谅难羁,流光遽侵寻。春风万余里,触景愁我心。出门将何之,高步凌岖嵚。累累丘冢间,古木殊阴森。昔贤日已远,朱瑟尚遗音。千秋百岁后,有酒不可斟。伤哉雍门语,感之泪沾襟。荣名安足羡,行乐须在今。夙兴听鸿雁,嗷嗷尚哀吟。

秋天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秋天

深居无事即神仙,况阅丹经第几篇。桂树花开临旧国,榴皮书字彻新砖。琼书玉篆行将见,铁画银钩粲可镌。他日功成升举去,愿分余庇及姻联。

秋天

缭枝偃蹇傍岩隈,密叶稄层不露才。一色浑疑新酿熟,址分端为好诗开。佳人宜与簪云髻,上客须邀釂玉杯。只恐王孙归未得,小山招隐故应催。

秋天

此事楞严常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

秋天

未识堂堂玉立姿,已传薤露满山悲。空余父执修恭意,谩继词流纪德诗。诸子尽贤门益大,万家余地冢初累。纷然尽夺三军帅,谁识公心死不移。

秋天

雨肥红绽,把芳心轻吐,香喷清绝。日暮天寒,独自倚修竹,冰清玉洁。待得春来,百花若见,掩面应羞杀。当风抵雨,犯寒则怕吹霎。潇潇爱出墙东,途中遥望,已慰人心渴。斗压阑干,人面共花面,难分优劣。嚼蕊寻香,凌波微步,雪沁吴绫袜。玉纤折了,殢人须要斜插。

秋天

冬青干已老,柏树亦萧萧。紫殿岁年远,黄冠早晚朝。井甘邻共汲,食寡腹常枵。永夜看河汉,仙人似见招。

秋天

吏最三年集,僚英一尉沈。清壶人映玉,勋券庙藏金。夕馆淮蟾度,春篙楚汰深。王孙情几许,芳草遍天浔。

秋天

暮年事业转悠悠,尽日投竿杜若洲。世上漫言天爱酒,古来宁有地埋忧?全家只合云山老,万事空惊岁月遒。褫带脱冠犹病喝,正平颇忆著岑牟。

秋天

我昔弦歌乳溪侧,嗟哉所割真鸡肋。期民疾苦得饱谙,离彼三年能记忆。丁男个个事播殖,红女家家动纺织。可怜卒岁无完褐,纵使丰年有菜色。夏税未毕秋税来,县家小缓州家逼。拆东补西恐不免,剜肉医疮宁有极。小儒安敢私其民,上官贻怒几遭劾。痛定还思当痛时,至今梦里犹心恻。

秋天

静中观世道,一一总非真。龃龉英贤诎,依冯鄙贱伸。狂澜乘飓势,枯木借藤春。何似都忘著,沈潜自养神。

秋天

苦节推白首,怜君负此生。忠荩名空在,家贫道不行。朝来相忆访蓬荜,只谓渊明犹卧疾。忽见江南吊鹤来,始知天上文星失。尝恨知音千古稀,那堪夫子九泉归。一声邻笛残阳里,酹酒空堂泪满衣。

秋天

天地不仁,人心招感。田稼如云,一风消散。农家血泪流,肝肠断。惟有林间衲子,有亦不知,无亦不管。圆蒲拥雪衾,缀钵盛香饭。放憨一饱万缘空,冷笑傍人忙似鑽。灼然如是,万两黄金也合消,其或未然,切莫怪阎家打算。

秋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