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砺三首

愤气填膺奈若何,千生万死不消磨。
夷齐道丧纲常坏,汤武兵兴叛逆多。
天外游心穷碧落,风前注目寄苍波。
此时此意那容说,环顾斜阳一浩歌。

作品评述

《八砺三首》是郑思肖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愤气填膺奈若何,
千生万死不消磨。
夷齐道丧纲常坏,
汤武兵兴叛逆多。
天外游心穷碧落,
风前注目寄苍波。
此时此意那容说,
环顾斜阳一浩歌。

诗意:
这首诗以愤怒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国家纲常丧失的愤懑之情。诗人表达了他愿意为了国家的兴盛而千生万死也不会消磨斗志的决心。他观察到夷狄侵扰、社会道德沦丧,同时汉唐以来兵戎之祸频繁,叛乱和叛逆之事屡见不鲜。诗人抒发了对这种乱世之中的无奈和愤怒。最后,诗人凝望着斜阳,自问此时此刻,他的意志和感慨又有何人能够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以骈文的形式写就,以辞章华丽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和坚定的决心。诗人以愤懑之情开篇,表达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的不满,强调自己的坚定和不屈。接着,诗人以历史为依据,指出夷狄的侵扰和社会道德的沦丧,并提及汉唐以来兵戎之祸的频发,以及叛乱和叛逆之事的多发。这些描写使诗人的愤怒更加具体化和现实化。诗人通过描绘天外游心的境界,表达了他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国家的向往。最后,诗人环顾四周,凝望着斜阳,意味着他对局势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瞻仰。整首诗以慷慨激昂的语言和气势磅礴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愤懑和对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爲地已爲人夺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干学《通鑑后篇考异》以爲是明末人僞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爲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爲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安乐窝中书一编,君从何许得真传?我无杜曲业麻在,也道此生休问天。

白日还垂照,圜扉始被恩。西河筑休馆,东岱已归魂。无复鬓毛旧,只应皮骨存。感时心寸折,逢客泪双痕。冤讶秦城重,狱看汉吏尊。江淹书欲上,杜笃诔何论。往哲犹闻累,余生忽见原。秋风解网后,洒涕叙凉温。

月笼梅影夜深时,白玉排箫索独吹。传得官家暗宣赐,黄金约臂翠花枝。

翠湿僧窗里,寒堆鸟道边。静思寻去路,急绕落来泉。暮雨开青壁,朝阳照紫烟。二林多长老,谁忆上头禅。

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自抟苍壁自抄书,雪乳一瓯香一炉。有得俸钱无吏青,如公官况世间无。

残雪楼台试晚晴。锁香帘幕酿微酲。浅寒灯市有人行。别院金刀裁白*,谁家银烛度瑶筝。早春天气已关情。

春余白发日萧萧,无复当年湖海豪。为吏应须长孙子,裁诗要及九牛腰。

吾亲叔建并长吉,两个同监。来解婪耽。来往奔波名利贪,似痴憨。劝他早把元阳整,恋甚妻男。卓个云庵。一句玄言匪俗谈。离尘参。

君不见山高海深人不测,古往今来转青碧。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负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惟有松杉空弄月,更无云鹤暗迷人。(题攸县司空观仙台)露凝金盏滴残酒,檀点佳人喷异香。(题黄蜀葵)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丽谯三弄江梅晓。立马溪桥小。只应明月最相思。曾见幽香一点、未开时。

白发寒丛裹,疏枝的烁明。风霜半夜后,南北一时晴。冷淡吟边景,啁嘈梦裹声。园中几许树,独汝最关情。

十顷平湖一簇山,湖山佳处著朱阑。分阶草色迎春绿,漱石泉声入夜寒。不扰自然人事好,有为方信世途难。如今休说当年事,只把心平气定看。

初骑竹马咏芭蕉,尝忝名卿诵满朝。五字便容趋绛帐,一枝寻许折丹霄。岂知流落萍蓬远,不觉推迁岁月遥。国境未安身未立,至今颜巷守箪瓢。

南丰冢木已萧萧,犹有门人守一瓢。文彩自应传壶奥,典刑犹可想风标。纷纷但见侏儒饱,寂寂谁歌隐士招。十载敝冠弹未得,簪缨知复为谁彯。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