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步谒杨令於乌龙寺

举头廓廓见晴虚,山色秋光得自如。
杖履可行三里近,斧斤不赦万松疏。
上人坐设刀圭饮,乃祖家无担石储。
语罢寒温晚归去,相逢庆不问迁除。

作品评述

《晚晴步谒杨令於乌龙寺》是宋代朱翌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秋日景色,以及诗人在乌龙寺与杨令相见的情景。

诗词中的译文:
抬头眺望,广阔的天空明澈虚无,
山色融入秋光,自然而然地展现。
拄着杖行走,距离乌龙寺不过三里,
斧斤砍伐不容忍,万松疏落稀疏。

上人坐在那里,摆放着刀和圭杯,享受饮酒,
祖先的家族并没有担负石储。
交谈结束,寒暖的晚风吹拂,我准备归去,
相逢的喜悦,无需问及迁移和除去。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描写,传达出宁静、宽广和喜悦的情感。整首诗以崇山峻岭的乌龙寺为背景,将秋天的山色与晴朗的天空相融合,表现出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恢宏。诗人行走在山间,描绘了松树疏落的景象,这种景色给人以宁静和放松的感受。

诗中的"上人"指的是杨令,他在乌龙寺中坐着享受饮酒,诗人与他交谈之后,感受到了归去的喜悦。诗人提到杨令的祖先没有积蓄石储,可能是在表达人们不贪恋物质财富的心态,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和欢乐。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交融,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简洁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际交往的赞美,呈现出一种平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宁静、喜悦和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满足。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诗词推荐

水浅山深土半沙,刀耕火种做生涯。今年水旱那堪说,存得妻儿能几家。

闻说天台髻未髽,中年方遂此煎茶。不行四边十九盘岭,那见二千余盏花。架壑横空瘦龙脊,崩云裂石怒雷车。他时乞我三椽地,莫郊昙猷滴两洼。

刘伶石五斗,康成三百杯。欹斜星弁侧,嵬峨玉山颓。人语蜩螗沸,天形帟幕开。应知是狂药,何不学颜回。

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山影乍浮沉,潮波忽来往。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乱山深处白云堆,地坼中空洞府开。茧瓮有天含宇宙,瑶台无路接蓬莱。金芝春暖青牛卧,珠树月明黄鹤回。此日登临兴何限,春风吹绽碧桃腮。

楚寺春风腊尽时,含桃先坼一千枝。老僧不语傍边坐,花发人来总不知。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新诗句句堪流传,令人读之神壈然。孟君已死不可见,如公笔力今无前。天生百谷养万姓,暄润稍阙功难全。江城秋旱望一溉,斯民穷极伊谁怜。滂沱忽澍三尺雨,槁苗厌厌藨绵绵。不知何以遽得此,有贤太守方承宣。焚香默祷辞未绝,精诚已格高高天。油云垂布若可揽,沾濡车盖初言旋。

曾携钵锡到灵山,古寺归来洛水边。新译经文传北阙,旧游诗句在西天。炉中香想诸方施,笼里灯应数世传。别有空门难继处,宋尚书序本师编。

兹惟阼阶,厥闰有在。历阶而升,敬谨将冠。经训昭昭,邦闰粲粲。正纚宝筵,寿考示艾。

玉女峰前一櫂歌,烟鬟雾髻动清波。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万籁静中起,扶摇风怒号。半天鸣剑戟,平地卷波涛。鷁退宋都疾,鹏抟溟海高。贺兰吹不尽,何用战蓬蒿。

苍崖决水下雷霆,掉尾蜿蜒不暂停。傍作翠蛟犹未称,不如唤作舞蛟亭。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大雨虽霶霈,临辙分晴阴。小雨散浸淫,为润广且深。浸淫苟不止,利泽何穷已。无言雨大小,小雨农尤喜。宿麦已登实,新禾未抽秧。及时一日雨,终岁饱丰穰。夜响流◇霂,晨晖霁苍凉。川原净如洗,草木自生光。童稚喜瓜芋,耕夫望陂塘。谁云田家苦,此乐殊未央。

曲门南与鸣珂接。小园绿径飞胡蝶。下马访婵娟。笑迎妆阁前。鹧鸪声几叠。滟滟金蕉叶。未许被香鞯。月生楼外天。

谷口无人烟树迷,雨添新瀑下前溪。思家只作归程看,疑有春深杜宇啼。

健才事声名,抚案走百吏。法家冠柱文,好以杀为戏。要留百年思,莫令一时畏。近时攀辕民,未必皆民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