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同年汤侍御用之自寿春来访予于吴中流连久之时同年在者惟仲山世熙两中丞因邀为石湖之游日云莫矣直至上方而还因赋诗为别二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gōu qū guī lái fǎng gù xiāng , gū sū tái shàng kàn xié y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故乡:(名)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近]家乡。[反]异乡|他乡。
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来访:(动)前来访问:~的群众。
斜阳:(名)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姑苏: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勾曲归来访故乡,姑苏台上看斜阳。
影同月下三人饮,目断云中一鸟翔。
往事悠悠馀雪鬓,交情款款只霞觞。
岁寒尚有篱边菊,欲伴韩公晚节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