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别袁和叔

风帆晓影动行装,月淡芙蕖浦溆香。
正想双亲开色笑,不须千里叹凄凉。
随行书卷生涯在,省事官曹气味长。
便为君山问今古,一樽清啸满江乡。

作品评述

《害别袁和叔》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风帆晓影动行装,
月淡芙蕖浦溆香。
正想双亲开色笑,
不须千里叹凄凉。
随行书卷生涯在,
省事官曹气味长。
便为君山问今古,
一樽清啸满江乡。

诗意:
《害别袁和叔》描绘了诗人告别袁和叔的场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之际,感叹时光荏苒,风帆摇动,行装整理,意味着旅途即将开始。月光洒在淡淡的芙蕖上,花香弥漫在浦溆之间,增添了一丝宁静和温馨。诗人想起双亲的开怀笑容,鼓励自己不要为千里之别而感叹凄凉,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离别。

诗人随行带着书卷,展开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可以在官曹中从容自得,感受到官场的气息和韵味。此时,诗人站在君山之上,思索着过去和现在的变迁,用清啸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离别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帆、月光和花香,增添了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友谊和家乡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来求学生涯的期许。

诗词中的君山象征着故乡,通过吟咏君山,诗人展现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最后一句“一樽清啸满江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词既有离别之情的忧伤,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家乡的描绘,给人以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受,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云构崔嵬敞梵筵,皇家基运此兴先。如存不改当阳坐,善护常开种福田。四彻金绳规宝所,九衢琼树宿非烟。须知补旧延洪意,重数仙人拂石年。

池光复涵澈,万象皆镜入。亭观出浮云,彤彤映邦域。左右浮屠宫,岿然争{上山下業}岌。孰云南浦陋,今始逢藻饰。

五日十日岂为工,万壑千岩自绝踪。在握已能霄汉上,更须群玉占前峰。

马上逢元朔,匆匆记物华,趁盘呈柏叶,偷笔弄椒花。臈暝残晨炬,春晖上早霞。三城今日酒,知我独思家。

襄州参议真豪杰,熟视华途嬾著鞭。夺得鸾篦花里活,皎如玉树酒中仙。才高狗监无人荐,句好鸡林有客传。老去眼边亲旧少,津亭少为系归船。

桥上游人度镜光,五花殿裹奏笙簧。日曛未放龙舟泊,中使传宣趣郓王。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於此亦同坚。

贫交千里外,失路更伤离。晓泪芳草尽,夜魂明月知。空山连野外,寒鸟下霜枝。此景正寥落,为君玄发衰。

自下观上,无限富贵。自上观下,无限贱贫。自心观物,何物能一。自物观心,何心不均。

故乡知己不曾逢,满目云山恨百重。斥堠霜清寒夜柝,谯楼风急晓城钟。此时绕树怜乌鹊,异县携家想鞬蛩。独向晴檐问梅蕊,数枝和雪为谁容。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殿墄涂丹九齿长,珠帘伏奏近天香。已传乐职来西蜀,更就清斋得太常。夕燎烘庭思结佩,晓兰薰俗滞华阳。心倾五日归来路,共举鲑珍釂贺觞。

素艳遥怜月色同,暗香披拂有无中。一枝已觉春光破,不恨南邻笛里风。

紫檀烟凝鹤回翔,清磬泠泠出上方。岩畔异花熏讲席,涧边修竹护禅房。东林结社莲初种,南岳分春茗乍香。三伏炎蒸应不到,绿萝风洒石龛凉。

荷叶罩芙蓉,员香映嫩红。佳人南陌上,翠盖立春风。

乱后独来登大阁,凭阑举目尽伤心。长堤过雨人行少,废苑经秋草自深。破落侯家通永巷,萧条宫树接疏林。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

五彩绣团团,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张亢觸墙成八字。

武溪多野涉,一日四十八。入水人胫寒,登崖马蹄滑。

中秋爱亲友,欲别有胜愁。此去无多日,羁情可奈秋。山寒犹碧树,水落正沧洲。莫道非吾土,今冬尚此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