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东风第一枝.送张君携假返杭州》
拼音和注音
lán ráo dàng yàng , xiàn guī kè , yuān yāng xiāng zh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鸳鸯:动物名。鸟纲雁形目。体小于鸭,雄者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黄褐色,雌者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鸳,雌曰鸯。也称为「匹禽」。
荡漾:(动)水波微动的样子。形容起伏不定:湖水~|心潮~。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荔蕊初含,棉花欲吐,春光渐与膏沐。
乳莺催意香泾,旅雁引辞槛曲。
兰桡荡漾,羡归客,鸳鸯相逐。
漫计程,想到明湖,尚未藕肥菱熟。
知佩又、大红媚蝠。么凤子、再看羽绿。
早从奔月灵娥,乞得兔儿在腹。
罗孚曾至,怎忘得、芝甘如肉。
待宦成,散带重游,肯作洞天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