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

出自明代梁潜的《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二)》

出自明梁潜的《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shì rén hé xìng jiàn rú lái , zhī yuán chūn nuǎn tán huā kā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世人:世上的人;普通人。

如来:佛的别名。梵语的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释迦牟尼的十种法号之一。

昙花:(名)仙人掌科植物。花生在叶状枝的边缘,白色,芳香,多在夜间开放,几小时后就萎谢。供观赏。原产墨西哥。

梁潜

不详


原诗

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

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

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

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

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

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

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

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

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

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

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

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

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

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

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

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

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

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

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

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

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

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

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

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

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

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

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

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诗词推荐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我与梅花有旧盟,即今白发未忘情。不愁索笑无多子,惟恨相思太瘦生。身世何曾怨空谷,风流正自合倾城。增冰积雪行人少,试倩羁鸿为寄声。

峰带楼台天外立,明河色近罘罳湿。松间石上定僧寒,半夜楢溪水声急。

试将生计问农家,儿大扶犁女沤麻。烧笋煮葵供午饷,山中乐事自无涯。

脱却黄袍心莫斯,魏王事业止於斯。孤舟走过扬州去,表奏朝廷乞太师。

乍过黄梅雨,湖边特色饶。水深宜鸟浴,藻密碍鱼跳。露重荷倾盖,风高柳折腰。道人勤借问,此地好渔樵。

肩舆兀兀度山付,细雨凄风日易昏。问店旧曾来托宿,支颐今觉顿销魂。故人委蜕荒春草,倦客空怀合暮云。古木阴连藏小隐,招呼无复笑迎门。

通衢选地半松筠,元老辞荣向盛辰。多种好花观物体,每斟醇酒发天真。清朝将相当年事,碧洞神仙今日身。更出新诗二十首,其间字字敌阳春。

率陀天上翻筋斗,酆毕罗都汩{左石右仑}眠。醉后归来明月夜,笙歌引入画堂前。

拙工不量力,自谓中了了。高谈盖一座,众可己独否。斯道临斧斤,汗背血两手。旁观信善斲,莫肯告以道。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远近利民因智力,周回润物像心源。菰蒲纵感生成惠,鳣鲔那知广大恩。潋滟清辉吞半郭,萦纡别派入遥村。砂泉绕石通山脉,岸木黏萍是浪痕。已见澄来连镜底,兼知极处浸云根。波涛不起时方泰,舟楫徐行日易昏。烟雾未应藏岛屿,凫鹥亦解避旌幡。虽云桃叶歌还醉,却被荷花笑不言。

四百峰峦隐画屏,翠光楼阁起山溟。高侔太岳千山小,势镇乾坤万古青。石洞猿啼烟月落,嘉池龙起水云腥。临流矶上谁遗迹,隐约仙人窦子明。

瀑色清明气犹雄,非烟非云非白虹。兜罗绵光秀罘罳,瑠璃□影摇帘栊。风吹银潢渍苍壁,日照玉柱惊青空。谁言物象要有尽,我觉端倪殊不穷。思涌回翔掀舞时,句在缥缈空蒙中。更将七字写亭午,倚天长剑拖芒锋。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清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故欢清潩上,今醉浊河边。素领添新髮,春风似去年。暖云邙北树,芳草鞏阴田。感旧情何极,重看记室版。

赁舟归亦易,犹欠赁舟钱。残阙书难售,空宽宅尽捐。俊□吾所惯,幼稚自堪怜。生世都能几,严州十二年。

北俊南孊气不同,少能炙轂老能聪。可知销尽劳生骨,即在方言两卷中。

闻说英雄苦战争,四方歧路自难行。而今踏著长安道,始信家邦久太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