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作品评述

咏牡丹注释

①咏牡丹:亦指王随,王曙作。
②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③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④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不能如介子定远辈,投笔立功,勒铭燕然,以博取斗大悬肘之印。”

咏牡丹赏析

  王溥的这首之所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觉印象,是他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你,鄙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我是要歌咏它。读者乍眼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夥矣,王溥还能说出什么?这样想着,就好奇的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他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这回晾晾牡丹的底吧:花朵真大呀!大得无法形容,好像人们喜欢用“斗”来形容大,那就说她“如斗大”吧。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有什么好赞美的呢?诗我可写完了,读不读是你的事,读懂读不懂更是你的事,认同不认同我也不管你,我只写我的诗。诗人表完态了,我也表态:仅就诗而言绝对是好诗,如果取作对待人生的价值观,那就不好了。人生既离不开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也离不了一些外表美而虚无缥缈的事物,人们有时喜欢画饼充“饥”和做梦——化蝶梦或黄粱梦。

作者介绍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王溥的生平

  王溥于后汉乾祐中进士及第,授秘书郎。时李守贞等三镇叛乱,汉廷派郭威讨伐,郭威素知王溥才学出众,辟其为从事,为之效力。叛乱平定后,缴获了一大批朝中官员与叛将往来交通的文书,郭威将名字记下,准备一一查实,王溥劝道:“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郭威作了皇帝之后,王溥步步高升:广顺初,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二年(952年),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三年(953年),加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郭威临终时,所作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任命下达后,郭威说:“吾无忧矣”,当日即死去。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北汉乘周太祖之丧,由刘崇亲自率兵大举南侵。周世宗召集群臣商议准备亲自迎敌,宰相中只有王溥一人,力主世宗御驾亲征。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北汉的嚣张气焰,为后周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周世宗得胜还朝后,为褒扬王溥的远见卓识,加封其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发兵攻打秦、凤,王溥推荐向拱担任主帅,果然大获全胜,周世宗设宴庆贺,赐酒给王溥说:“为吾择帅成边功者,卿也。”

  显德六年(959),周世宗柴荣去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次年正月初一,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契丹兵南犯,王溥、范质等未辨虚实,仓猝命赵匡胤率兵出征。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四日黎明,率军返回开封。在罗彦环的宝剑威逼下,王溥只好赽快给赵匡胤叩头,高称万岁。赵匡胤为安定人心,暂时保留了王溥的相位,并进位司空,但免去了他参知枢密院事的兼职,乾德二年(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开宝二年(969年)十月,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982年)八月去世,时年61岁,谥文献。入宋以后,从表面上看王溥的地位在不断的上升,但实际上这只是赵匡胤笼络旧臣、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在逐步抬高其地位的同时,将其架空。

  政治上的失意却使王溥有充裕的时间钻研学问。王溥家藏万卷,博学多识,尤长史学。周恭帝时,他曾上表请修《世宗实录》,恭帝命他与扈蒙、张淡、王格、董敦等共同编修,建隆二年八月,书成奏上。他又以唐苏冕所修《会要》仅详高祖至德宗九朝典制,崔铉修《续会要》亦止于宣宗,乃参以二书,复采宣宗至唐末史事,修成《唐会要》100卷,从帝号开篇,以四夷终卷,共分514事目,其细琐典故不能概以定目者,则别为杂录.附于各条之后,其中间载苏冕驳议,义例该备,足资考证,“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核”。特别是在苏、崔二书今已不存的情况下,该书是现存会要体史书中最早的一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王溥还广搜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朝旧史实录,分类纂辑,编成《五代会要》30卷,共分279事目,卷一至六记帝号与宫中制度、卷七记乐、卷八记礼、卷九记刑、卷十至十一记天文、卷十三至二十四记官制、卷二十五至二十六记民族与周边关系,内引诏令奏议等第一手资料颇多,极富史料价值。又因其成书在新、旧《五代史》之前,历来为史家所重,且欧阳修作《五代史》尊《春秋》之法,专务褒贬,许多重要史实,赖溥是编以传。四库馆臣称该书“收放失旧闻,厥功甚伟”,又说:“读五代史者,又何能无此一书哉!”

王溥的著述

  王溥的著作尚有《王溥集》20卷,《翰林酬唱集》(王溥与李昉、徐铉等唱和之作)1卷,均已散佚。

  他虽屡居高位,但仍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

王溥的藏书故实

  北宋藏书家、史学家。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后汉乾佑元年(948)进士,任秘书郎,任后汉三司副史。入周,后周时历任随州、商州、华州、颖州刺史。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迁中书侍郎加平章事。周世宗即位,为参知枢密院事,加礼部尚书,兼修国史。宋立,五年,加太子太傅。官进司空。乾德二年(964),罢相,改太子太保。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祈国公。卒谥文献,后改谥文康。好学,手不释卷,根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崔铉《续会要》,补其缺漏为100卷,对唐代制度沿革变迁,记述较为详尽,又作《五代会要》30卷,史称其“文简理备”,对保存、整理古籍,建树颇大。宋太祖赵匡胤把南平吴蜀时所获的文史副本分赠与之,以致于他收藏图书达万余卷,多唐代旧书。曾经编有藏书目录,今佚。编著《世宗实录》、此录虽失,但从《烟画东堂小品》中,还可见到残本。编纂有《唐会要》、《五代会要》,开会要体史书之先例,是研究五代典章制度必不可少的史料,价值很高。另著有文集20卷。子王贻孙,字象贤,遍览其父所藏,并继承了所藏之书,时以谙练称。

诗词推荐

去岁兹辰捧御床,五更三点入鹓行。欲知趋走伤心地,正想氛氲满眼香。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咏物

生来无分对书灯,却喜逢人便眼青。枵腹谩临求米帖,学耕频勘相牛经。堎赠骨相身长健,磊磈襟怀鬓未星。密掩柴扉盘膝坐,人非人是底须听。

咏物

姑苏自王亦豪雄,藩屏东南一旦空。使眷为谁归火底,俘囚何面见江东。王封有愧非殊锡,死去无碑可表忠。粳稻祇今谁阻遏,海门元与直沽通。

咏物

僧话磻溪叟,平生重赤松。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吟坐倦垂钓,闲行多倚筇。闻名来已久,未得一相逢。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咏物

不识梅当牖,唯知竹映墙。脱成元似蜡,染就却殊黄。自是风神秀,宁由肌骨香。木犀虽琐碎,品色庶同方。

咏物

雨过画桥跨蝃蝀,月明玉塔卧晴澜。景全堪作吾乡冠,还有沈碑客未看。

咏物

雨声飘断忽南去,云势旋生从北流。料得凉风消息近,萧萧只在柳梢头。

咏物

刁斗城头夜月寒,一声呜咽到江千。梅花吹落浑闲事,白首征人泪暗弹。

咏物

松液香凝。澹幽姿一洗,若下宜城。甘腴小苦中山赋,千古齿颊春生。灯花喜,缸面清。爱竹港、冰泉落枕声。恰值刘纲夫妇、此日丹成。云峰翠殿画屏。更晴楼水阁,树拥烟横。留连光景中年,要歌管淘写襟灵。人间世,身外名。笑朝马晨钟梦易惊。且留看神仙,白昼地行。

咏物

径山寺僧,孝宗时有诗,事见《鹤林玉露》丙编卷一。

咏物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咏物

二月探供三月酒,今年未得去年钱。

咏物

岸上相将叠鼓催,青翰齐上碧波开。鵁鶄属鳿不惊起,惯见兰桡日日来。

咏物

秋江平,秋月明,孤舟独夜万里情。万里情,相思远,人不见兮泪满眼。渡秋江兮渺然,望秋月兮婵娟。色如练,万里遍,我有所思兮不得见。不得见兮露寒水深,耿遥夜兮伤心。

咏物

几年要入武林游,今日中涂却罢休。剩得纪行诗数首,前途有便是良谋。

咏物

身服竺乾教,心为邹鲁儒。观风游稷下,访古入中都。短景程途远,寒原店舍孤。东州多俊造,能赏碧云无。

咏物

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昔事前军幕。今逐嫖姚兵。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咏物

汉江山色秀苍烟,山拥江光入马鞭。行思欲飘飞鸟外,别颜空惨落花前。勉旃关赋那终岁,好在家声幸壮年。鹦鹉故洲应寂寞,得无新句发晴川。

咏物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咏物

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窈窕丰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清冷露湿金襽坏。茜裙不把珠缨盖。特地掀来呈捏怪。牵人爱。还尽许多菩萨债。

咏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