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东林

见说浔阳去,炉峰似见之。
雪埋天际石,泉出寺中池。
梦是劳倾想,愁非惜别离。
休师两度到,应只为题诗。

作品评述

诗词:《送僧游东林》
朝代:明代
作者:止庵法师

见说浔阳去,
炉峰似见之。
雪埋天际石,
泉出寺中池。

梦是劳倾想,
愁非惜别离。
休师两度到,
应只为题诗。

中文译文:
听说浔阳去,
炉峰仿佛现眼前。
天际的石头被雪覆盖,
寺庙中的池塘涌出清泉。

梦境是劳累的倾诉,
忧愁并非舍不得别离。
请勿再访师两次,
应该只是为了写这首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止庵法师所作,题目为《送僧游东林》。诗人送别一位僧侣离开浔阳,前往东林寺游历修行。诗人用简练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系列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句“见说浔阳去,炉峰似见之”,诗人听闻僧人离开浔阳,心中想象着炉峰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这里通过听说和想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对离别的思绪。

接下来的两句“雪埋天际石,泉出寺中池”,用雪覆盖石头和泉水从寺庙的池塘中涌出的描写,展示了冬日的景色。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加了诗意的丰富度,同时也与离别的情绪相呼应。

接下来的两句“梦是劳倾想,愁非惜别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忧思和留恋之情。诗人将思绪倾注于梦境中,感叹离别之苦,同时也表达出对离别的不舍。

最后两句“休师两度到,应只为题诗”,诗人告诫僧人不要再次前来拜访,更多的应该是为了题写这首诗。这是诗人以诗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将离别的情绪凝聚在诗篇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通过对离别主题的处理,诗人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感伤,同时也凸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倾心。

诗词推荐

林间踏去宜沽酒,石上收来好煮茶。除却子猷当此景,高情偏忆戴逵家。

悬玉微风度曲,熏炉熟水留香。相思夜夜郁金堂。两点春山枕上。杨柳宜春别院,杏花宋玉邻墙。天涯春色断人肠。更是高城晚望。

平进差贤似躁求,乃翁岂不为儿谋。今寒畯士难京秩,古子男邦亦小侯。翘馆讵宜频造请。孤山虽好勿淹留。谁言此老心如铁,临别无端作许愁。

日落江村远,烟云度几重。问人孤驿路,驱马乱山峰。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凄凉哭途意,行处又饥凶。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夜色草中网,秋声林外机。渚田牛路熟,石岸客船稀。无复是乡井,鹧鸪聊自飞。秋滩一望平,远远见山城。落日啼乌桕,空林露寄生。烧畬残火色,荡桨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使君何假问,夫婿大长秋。女弟新承宠,诸兄近拜侯。春生百子殿,花发五城楼。出入千门里,年年乐未休。

白雾漫空白浪深,舟如竹叶信浮沉。科头晏起吾何敢,自有山川印此心。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碧空暗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土屋茅茨山万重,阴云不解雨濛濛。桃源目断知何处,身在杜陵诗句中。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谿桥。

初晓晴曦为写真,嫣然一笑换颦。缘谁青眼终无语,学得黄金不济贫。生怕蛮腰来习舞,取为蝉翳去瞒人。无端飞作漫天絮,撩乱东风祗自尘。

因思传记学,本欲释经义。春秋列三家,仪礼亦存二。荆舒彼何人,繁碎妄讥毁。煌煌姬孔书,坐此竟废弃。

戚戚重戚戚,有抱不自释。问余何所忧,学道不早力。悠悠复悠悠,头秃颔须白。先对有遗言,朝闻死可夕。矢诗道其怀,庶获师友益。

羊角洞开风浩荡。

沙砾藏春未放来,荒庭终日守陈荄。遥怜草色裙腰绿,湖寺西南一径开。

神龙泽一世,岂但三尺用。清潭知几许,吞八九云梦。

门径萧条勘,相知得往来。人方恋升斗,我独抚尊缸。故国秋风惨,荒城暮雨开。闲中多乐意,不在最深杯。

尝胆深思报复来,经纶须仗出群才。仇齐一扫如风叶,只为黄金早築台。

促织来何处,哀吟近短篷。不堪为客里,况复是舟中。残梦寒衾月,孤灯夜枕风。此时肠欲断,恨不耳双聋。

燕山雪花一尺飞,胡人胡女夜打围。海东青过流沙西,黄头郎主独自归。创残狐兔悬毡车,疲惫鹰犬闻笳悲。君不见自从石晋纳书款,白沟河漘作边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