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我爱梅花不忍摘,清香却解逐人来。
风露肌肤随处好,不知人世有尘埃。

作品评述

诗词:《梅花》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我爱梅花不忍摘,
清香却解逐人来。
风露肌肤随处好,
不知人世有尘埃。

中文译文:
我喜爱梅花,但不忍心摘取,
它的清香却自然散发给人们。
风和露滋润着梅花,使它无处不美好,
而我不知道人世间是否有尘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敬畏之情。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常被赞美为坚强、纯洁和高尚的象征。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深深喜爱,但他却不愿意摘取梅花。这种不舍和敬畏的心情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珍视和尊重。

诗中提到梅花的清香却能自然地传递给人们,这表明梅花的美丽和香气是无需人为干预的。梅花的美和香是如此纯粹和自然,不需要人的介入,它们自己就能够吸引人们的青睐。

接着,诗中描述了风和露滋润梅花,使它在任何地方都展现出美好的状态。这种描绘传达了梅花的坚韧和适应能力,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它仍然能够生长和绽放。梅花的坚韧和美丽是与外界环境无关的,它们独立存在并发出迷人的魅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尘埃世界的陌生和疏离感。梅花高洁纯净的形象与尘埃世界形成对比,暗示了作者对纷扰世俗的厌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作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洁、自然和超脱尘世的追求,倡导远离浮华,追寻内心的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敬畏以及对纯洁和超脱尘世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立存在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呼应了宋代文人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尘世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脚力穷时眼力通,层梯倚石上天聪。世间无限惟顽石,独此中间透外空。

驻车清旷小徘徊,隐隐遥空碾懑雷。脱叶犹飞风不定,啼鸠忽噤雨将来。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雨中柳色醉中迷,上马弯弓散马蹄。阳关门外故人远,独有残阳相伴西。

援手遗嫠难,酬心乐泮恩。凄凉投辖井,慨叹给孤园。艺槚平居近,攀松永慕敦。流年驹过隙,不辱付诸昆。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桑田成海海成田,迂阔重来每自怜。北道主人今似月,西江回首远如天。青山千里复千里,白发一年多一年。渺渺西风吹薄袂,能於骨肉不凄然。

深知不作昌时瑞,成茧那能效野蚕。世态如云从自薄,交情若水定非甘。最怜炊黍张生约,勿笑分财管仲贪。欲结他年渔钓友,江湖舍我复谁堪。

寻常凡木最轻樗,今日寻樗桂不如。汉高新破咸阳后,英俊奔波遂吃虚。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翦翦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闲立。翠屏侧。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三十六宫土花碧。清与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辇路云开雨脚疏,君王游乐万几余。沧波不尽烟中景,清唱忽来江上渔。此日丹青须立本,何人词赋似相如。小臣赓载无他语,但咏山河壮帝居。

对面雨来山欲移,援毫我亦赋新诗。扁舟纵是促行去,不废小亭筇一枝。

未到钱清四易舟,微躯兀兀任沈浮。山阴境里平如练,一枝安眠到越州。

天海凭高两杳茫,岂无容地着吾狂。俗人不惯呼聱叟,明主何曾罪寝郎。耕富春山能重汉,隐王官谷未忘唐。自嫌老病疏溪墅,只靠邻僧守竹房。

远使随双节,新官属外台。戎装非好武,书记本多才。移帐依泉宿,迎人带雪来。心知玉关道,稀见一花开。

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祝融峰下一回首,即是此生长别离。

槐夏风清麦已秋,三千珠翠从宸游。玉阶斗采忘忧草,水殿临观竞渡舟。

问寝荆江上,留家湘水滨。心关两处念,鬓改一年新。屑玉逢天富,铺瑶盖地贫。归来见三白,因得贺乡人。

千门今夜晓初晴,万里天河彻帝京。璨璨繁星驾秋色,棱棱霜气韵钟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