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杨家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
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作品评述

宿杨家
杨家的兄弟俱都喝醉卧倒,
我披衣起身独自走下高斋。
夜深时分,我默默站在中庭,
月光照射下,藤花的影子映在阶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杨家的庭院里发生的一幕。杨氏兄弟都喝醉了,倒在庭院里睡着了,只有诗人独自披着衣服起来,上了高斋(指阁楼),他在庭院的中间静静地站着。夜晚很深,他不发一言,只是享受着月光照射下的景色,空气中弥漫着藤花的香气。

赏析: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夜晚的景色,强调了寂静和孤独的氛围。杨氏兄弟的醉态与诗人清醒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清冷与超然。整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诗人通过描绘藤花的影子和月光的照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安静而美好的夜晚。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和藤花的景象,给人以温馨和宁静之感。整首诗通过对比杨氏兄弟的醉态与诗人的清醒,展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独立思考和审美情趣。读完这首诗,读者也仿佛置身于月光下,感受到夜晚的静谧和美好。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开到牡丹春十分,不堪风雨尚纷纷。酒杯强适谁知我,药裹关心更念君。老去青衫甚蓝缕,愁来白发懒锄耘。稻针出水蚕初扫,惭愧耕桑每废勤。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花暗重门燕绕梁,珠帘高卷郁金堂。香云缥缈来青琐,初日玲珑照宝妆。蜀锦昼长铺翡翠,吴绫春暖卧鸳鸯。含情饮恨风流尽,笑杀罗敷自采桑。

玉帛牺牲申敬享,金丝鏚羽盛音容。庶俾亿龄禔景福,长欣万宇洽时邕。

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南村北村鼓冬冬,刲羊刺豕祭潭龙。一生衣食财取足,百世何妨常作农。

山人昨日到,野棠连夜开。啼鹃背山去,流莺度水来。草长留款步,花残劝馀杯。于焉早复暮,行坐摘青梅。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木金间隔会无因。须仗媒人勾引。本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相吞相陷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浮云散尽月孤明,月裹仙人影更清。忆昔相逢不相识,如今同坐复同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功成三径欲归休,结束池亭处处幽。花木成时春更好,如何不作百年留。

蟾宫客、未老得清闲。寿算过稀年。利名缰锁非关我,浮云富贵付苍天。且归休,对松菊,乐林泉。比吕望、数犹欠七。问师旷、恰符绛一。从今遐算更绵延。称觞欣近小春候,月当明夜又团圆。愿长如,天上月,地行仙。

昔年张复之,来乘寇乱馀。三春虽宴赏,四野忧艰虞。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逾。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彩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轻桡下奔濑,从舆临精庐。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

春华归柳树,俯景落蓂枝。置驿铜街右,开筵玉浦陲。林烟含障密,竹雨带珠危。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安得奇材,颈系单于,首提子璋。便做些功业,胜穷措大,聚萤武子,吞凤君章(罗含字君章)。笑杀竖儒,错翻故纸,屈马何曾有艳香。榆塞外,恰枣红时候,想羽书忙。腰钱骑鹤维扬。分表事谁能预测量。叹防身一剑,壮图_落,建侯万里,老境相将。读枕函书,宝家藏笏,免使他人笑弗

一重一崦一岧峣,隐秀寒光次第高。借得笋舆如小艇,晚风千里泛清涛。

君马良,乘乘黄。仆臣御,守法度。乍可三驱失前禽,不可一朝为诡遇。假使四牡,项领无害。六辔如组,周旋中规,折旋中矩。听和鸾之声,遵康庄之路。马不骇舆,君子安处。如欲登九折之险,走羊肠之阻,蒙犯霜露,跌踢风雨。虽使造父再生,王良复出,予亦未知其如何尔。

此地频经画舫过,暮归原不畏风波。烟中渔网悬杨柳,浦口船灯照芰荷。归鸟去边行客少,夕阳尽处乱山多。此时诗思浑无赖,听得前溪《子夜歌》。

四扉大开,五云车立。霓裾娣从,凤翿童执。摇早胥来,锵洋爱集。歆我严社,西面以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