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wéi mó lǎo zǐ wǔ shí qī , dà shèng tiān zǐ chū yuán n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子: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是古代政权里的尊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中国文化,注重修德与立功。
十七:十分之七。
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大圣: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称帝王。佛教称佛﹑菩萨。谓极有神通。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老子:〈名〉春秋末年老聃,即李耳。古代道家主要代表人物。相传《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是李耳所作。
维摩:维摩诘的省称。即《维摩诘经》。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共十四品。
初元:皇帝登极改元,元年称'初元'。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原诗
维摩老子五十七,大圣天子初元年。
传闻有意用幽侧,病著不能朝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