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观澜亭二首

未合沧溟势不休,喷云啮石几经秋。
雄心戏欲相吞吐,一纵词澜笔下流。

作品评述

《寄题观澜亭二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观澜亭为题材,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豪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未合沧溟势不休,
喷云啮石几经秋。
雄心戏欲相吞吐,
一纵词澜笔下流。

第二首:
水涌泉喷离骚浪,
云开日出见天高。
大江东去无穷势,
似欲吞吐万里潮。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观澜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壮志凌云的豪情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描绘了汹涌澎湃的沧海,喷涌的云雾,形容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同时,诗人通过将自己的雄心与自然景色相比拟,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表达了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用"未合沧溟势不休"来形容自然的磅礴气势,以及"喷云啮石几经秋"来描绘云雾和浪涛的奔腾翻滚,给人一种澎湃的力量感。诗人的雄心壮志也在诗中得到体现,"雄心戏欲相吞吐,一纵词澜笔下流"表达了诗人志存高远,渴望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作来达到追求的目标。

整首诗词构思巧妙,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以自然景观为媒介,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启迪。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美的感知,也传递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茅舍柴门书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情。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仁义至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

世间雁燕本无情,天上参商谁会面。花叶自是同根生,何事开时不相见。

霜染溪枫叶叶丹,翠鳞浮动汐波閒。盘盘路转千峰表,冉冉云扶两腋间。掠水轻鸥晴自戏,凌风飞雁暮争还。结庐姓字无人会,静对庭阴一解颜。

山韵江深屋翠崖,夜钟声自瓮中来。长松偃蹇苍龙卧,六月涧泉轰怒雷。

北焙和香饮最真,绿芽未雨带旗新。煎须卧石无尘客,摘是临溪欲晓人。云叠乱花争一水,凤团双影负先春。清风未到蓬莱路,且把吟瓯伴醉巾。

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地高平受月,林密静宜秋。梵语中天应,钟声下界浮。文园多病客,回首欲淹留。

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叹老嗟卑真浅士,古人心事有谁知。

玉壶春漏咽铜龙,书栋尘飞曲未终。樽酒渌醅和蚁泛,窗灯红焰隔纱烘。水沉烟袅风微起,霜桧阴圆月正中,苦恨当关催夙驾,平明入谒未央宫。

剑水落霞晴熨绿,衍峰新月夜梳鬟。

旱后虽逢月,方忧未觉佳。雨余当委照,此趣熟能加。更觉湖边宅,遥知海上槎。绝嗟同味少,莫遣寸心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已成倦鸟不知还,碌碌无奇合抱关。五斗未供鸡鹜饱,一身长占簿书间。何妨使我留东阁,久自从公仰泰山。佳句传来浑舍喜,亟将病目洗斓斑。

楚泽初冬正获田,孤鸿欲下却翻然。人烟隐约青山郭,云物离披小雪天。送别杯盘犹昨日,劳生鞍马遂穷年。故人多在金闺籍,谁念心寸如断弦。

秀爽盘空翠不收,阴晴俱好更宜秋。沧江也爱楼头月,故抱青山月样流。

驴驴模样,丑恶形容最。长耳嘴偏大,更四只、脚儿轻快。肌肤粗偻,佗处不能留,挨车买,更驮骑,拽遍家家*。任鞭任打,肉烂皮毛坏。问你为何因,缘个甚、於斯受罪。忽然垂泪,下语向余言,为前□,忒跷蹊,欠负欺瞒债。

政誉京江口,威名岘首山。折冲章贡外,制胜汉淮间。零落金闺彦,凄凉玉笋班。文章与功业,未老竟长閒。

春深夜苦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濮无光。坐久百骸倦,中遭群虑戕。寻前顾後失,得一念十忘。乃知学在少,老大不可强。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因忆石夫子,徂徕有茅堂。前年来京师,讲学居上庠。青衫缀朝士,面有数亩桑。不耐群儿嗤,束书归故乡。却寻茅堂在,高卧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英宰翼天縡,治象开淳熙。虽云简牍间,已具梁栋资。瀛海渺且清,壶山秀而滋。肤寸起膏泽,笔意傥可知。

惜汝今何恃,言来泪满襟。死生虽分定,襁褓累人心。饥买邻家乳,寒劳祖母针。岂知泉路隔,时发繐帷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