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青州六従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作品评述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衣送酒舞渊明,
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青州六従事,
化为乌有一先生。
空烦左手持新蟹,
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
定分百榼饷春耕。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送酒给章质夫的情景。苏轼穿着白衣,舞动杯盘,欢送酒到章质夫的宅邸。他急忙清扫风轩,洗净破损的酒器。然而令苏轼感到惊讶和遗憾的是,青州的六个从事官员已经都离去,只留下了一个无名的先生。苏轼感到惋惜兼有讽刺的意味,因为他原本期望和这些官员一起共饮欢聚,但现在只能面对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在送酒的过程中,苏轼左手空空,原本打算带上新鲜的蟹,但最终却空手而归。他漫无目的地围绕着东篱,闻着飘落的花瓣。最后,苏轼提到南海的使君(指章质夫)如今在北海,他将分配许多酒来供应春耕之用。

赏析:
这首诗词以饮酒为主题,通过描述送酒的过程和表达作者的感受,展现了苏轼的机智和幽默。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将苏轼原本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刻画得淋漓尽致。

首先,苏轼以舞动杯盘、洗净酒器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待送酒的态度,显示出他的热情和洒脱。然而,诗中的转折点出现在对青州六従事的描述上。这些本应共饮的官员已经离去,只留下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从而暗示了政治和官场的虚伪和不可预测性。

接着,苏轼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的尴尬境地。原本准备带上新鲜的蟹,却忘记携带,只能空手而归。他围绕着东篱,闻着花瓣,表现出一种在失望中寻找慰藉的心情。

最后,苏轼提到南海的使君(章质夫)如今在北海,他将分配许多酒来支持春耕。这一句话既是对章质夫的称赞,也是对他自己失败的调侃。整首诗通过对送酒过程中的描写和自我调侃,既表达了对友情和人情冷暖的思考,又展现了苏轼幽默睿智的个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通过描写送酒的情景和表达作者的感受,展现了苏轼的机智和幽默。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刻画了苏轼原本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对政治和官场的反思。整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巧妙的言语表达,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风吹芦荻声飕飕,晚潮入港浮孤舟。老民已扫市朝迹,造物全付江湖秋。项里庙前是鱼市,禹会桥边多酒楼。醉来且复过此日,莫为碪杵悲无裘。

遇风仙,心开悟,骋颠狂。黜妻屏子便迎祥。逍遥坦荡,恣情吟咏谩成章。就中行化觅知友,同共闻香。烹丹鼎,下丹结,中丹热,大丹凉。不须炼白更烧黄。自然玉性,万般霞彩射人光。上丹霄,去住蓬岛,永永

何以拟君子,云鸿肃羽仪。将过上林苑,先集孝王池。唼藻有余乐,渐磐方得时。野塘归莫晚,白水远连陂。

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较迟。披文流涕疏,分韵泛湖诗。天夺过逢乐,人兴殄瘁悲。何须金马客,鲜制玉楼辞。

病骨倦空林,曳杖闲庭步。暗烛与寒虫,迢迢思风露。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王气金陵宅,仙家句曲山。兴衰频返掌,寒燠互循环。雪没陂塘里,春生花树间。颇闻糁羊美,无酒破愁颜。

的皪堪为席上珍。银铛百沸麝脐熏。萧娘欲饵意中人。拈处玉纤笼蚌颗,剥时琼齿嚼香津。仙郎入口即轻身。

烟萝毵树蒙松,夏绿更换春花红。千山万山无所听,鹧鸪杜宇啼春风。穹崖斓斒高百尺,快剑无痕镵翠碧。宝气朝凝五色霞,丹光夜烛三分日。我从章江出彭蠡,巴陵长沙洞庭尾。看遍衡庐两岸山,行尽潇湘一江水。轻舠短楫辞零陵,似与乱石争功能。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男

水落滩鸣急,山高雾散迟。夜愁余响递,晨幸日光披。颇忆茱萸饮,还思薏苡赍。异乡逢物色,老病益清羸。

壁公挑云庐山去,自我不见今三年。出家本是丈夫事,成佛不作文章禅。西竺东震非道二,心宗教意难言傅。何进寻我青阳岭,分我一滴庐山泉。

狂飙吹小春,刮面剧剑鋩。云气泼浓墨,午窗变曛黄。六花大如掌,浩荡来无乡。青女正熟睡,不记行新霜。寒暑故密移,滕巽乃尔狂。南邻炭未买,北邻绵未装。敢论酒价涌,束薪逾桂芳。岂不解蚤计,善舞须袖长。频年田薄收,十家九空囊。被冻知不免,但恨太匆忙。今朝复何朝,晴色

檐前负日暖烘烘,败坏重加补缀工。尽大地人穷性命,都卢劄在一针锋。

相逢犹记度潇湘,旋理衿缨旋理装。婿见舅姑才识面,明朝马首上渠阳。

古来尉自号神仙,况是栖身快阁天。好向盘根施利器,如登熟路著先鞭。可知岂患无知己,自爱应能不爱钱。近世末僚卿相少,愿储远业继前贤。

壮士传观山石间,腰头宝剑祥光吐。摩挲醉眼叱海神,嫌杀蛟龙作妖舞。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河隍多宿兵,兵食固所须。幸时不战斗,畜养安可无。古兴十万师,七十万家辍耕锄。今来岁调饷,且与往昔殊。不使民转挽,但使民归租。急缓实塞下,商贾以利趋。关西河东亦如此,军食虽足民实虚。公乎抱长才,当有所画谟,应不贷内府,重锦象牙明月珠。边城预自足,宁待临事谕。

初归故乡陌,极望且徐轮。近野樵蒸至,平泉烟火新。农夫馈鸡黍,渔子荐霜鳞。惆怅怀杨仆,惭为关外人。

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