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折尽荼,尚留得、一分春色。
还记取、青梅如弹,共伊同摘。
少日对花昏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
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
人渐远,君休说。
榆荚阵,菖蒲药。
算不因风雨,只因鶗鴂。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作品评述

【注释】:
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饯行词。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作者设宴饯别,席间先作了一首《水调歌头》,然而意犹未尽,于是又作了这首《满江红 》,所以题目中再“再赋”二字。
在饯别的酒席上连作两首词送行的,既要各有特点又要毫无雷同,这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 。因而两首词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流传至今。
为了从比较中探寻艺术奥秘,不妨先看看《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以潇湘桂岭 ,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 ,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上阕从描述衡州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入手,期望郑厚卿到任后能振兴文化,发展经济,富国益民,大展经纶,从而赢得百姓的歌颂和朝廷的重视;直到结尾,才微露惜别之意。雄词健句,络绎笔端,一气舒卷,波澜壮阔,不失辛词豪放风格的本色。
有这样好的词送行,已经足够了,但还要“再赋”一首《满江红》,又有什么用意呢?
读这首《满江红》不难看出作者与郑厚卿交情深厚,饯别的对间拖得很久。先作《水调歌头》,从“仁者赠人以言 ”的角度加以勉励,但伤心人别有怀抱,在依依惜别之际虽欲不吐但终于不得不吐,因而又作了这首《满江红》。
从《诗经》开始,送别的作品就不断出现,真是不胜枚举 。在平庸作家笔下,很难跳出前人的窠臼;而作者的这首《满江红 》,却自出手眼 ,一空依傍,角度新颖,构思奇特。全篇除结拍以外,压根儿不提饯行,自然也未写离绪,而是着重写暮春之景,并因景抒情,吐露惜春、送春、伤春的深沉慨叹。及至与结句拍合,则以前所写的一切都与离别相关,并且寓意深广,远远超出了送别的范围。
上阕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莫折荼!”好象有谁要折,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真是惊人之笔!“荼”,也写作“酴醿”,春末夏初开花,故苏轼《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一开头便说:“酴醿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而珍惜春天的人,也往往发出“开到荼花事了”的慨叹,作者一开口便劝人“莫折荼 ”,其目的正是要“留住”最后“一分春色 ”。企图以“莫折荼”留住“春色”,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然而心愈痴情愈真,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而这,也正是文学艺术区别于自然科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开头未明写送人,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已是暮春,接着又以“还记得”领起,追溯“青梅如豆柳,共伊同摘”的往事。冯延已《醉桃源》云 :“南园春半踏青时 ,⋯⋯青梅如豆如眉 。可知”青梅如豆”乃是“春半”之时的景物。而同摘青梅之后又见牡丹盛开、榆钱纷落、菖蒲吐叶,时节不断变换,如今已繁华都歇,只剩下几朵“荼”了!即使“莫折”,但风雨阵阵,鹈鴂声声,那“一分春色 ”,看来也是留不住的。“ 鹈鴂 ”以初夏鸣 。《离骚》云:“恐鹈鴂之先呜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张先《千秋岁》云:“数声鹈鴂,又报芳菲歇。”姜夔《琵琶仙》云:“春渐远,汀洲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 。”作者在这里于“时节换,繁华歇”之后继之以“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表现了对那仅存的”一分春色”的无限担忧。在章法上,与开头遥相呼应。
上阕写“看花”,以“少日”的“醉梦”对比“而今”的“醒眼”。“而今”以“醒眼”看花,花却“笑我头如雪”,这是可“恨”的。下阕写物换星移,“花”与“柳”也都“老”了,自然不再“笑我”,但不用说我也更加老了,那又该“恨”谁呢?“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两句 ,是工对 ,命意新警。
“花”败“柳”老 ,“蜂”与“蝶”还忙忙碌碌,不肯安闭,有什么用处呢?春秋末期,孔丘为兴复周室奔走忙碌,有个叫微生亩的很不理解,问道 :“丘何为是栖栖者与?”作者在这里把描述孔子的词儿用到“蜂”“蝶”上,是寓有深意的。
上述描写都没有涉及饯别,到了结尾时,作者突然笔锋一转 ,写了“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即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一系列的悬念和疑问。全词句句惊心动魄 ,其奥秘在于句句意兼比兴。例如“莫折荼,且留取一分春色 ”,写得是如此郑重,如此情深意切,令人想到除它本身的意义外,必另有所指。其他如“醒眼看风月”、“怎禁风雨,怎禁鹈鴂”以及“是栖栖者蜂和蝶”等等,也都是这样的。难道他劝人“莫折”的“縻”仅仅是春末夏初开花的“荼吗?难道他要着意留住,却在风吹雨打和鹈鴂鸣叫中消逝了的“一分春色 ”,仅仅是表现在自然景物方面的“春色”吗?那风、那雨、那鹈鴂,难道不会使你联想到许许多多人事方面、政治方面的问题吗?这是第一层。
随着“时节换,繁华歇 ”,人的头发也已似雪一样的白。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似海深愁,分明是由“春去”引起的,却偏偏说与“春去”无关;都只是“因离别 ”,却又偏偏在“愁”前着一“闲”字,显得无关紧要。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这是第二层。
作者力主抗金,并提出了一整套抗金的方针和具体措施 ,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他遭到百般打击。淳熙八年(1181)末,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在今江西上饶)十年之久,虽蒿目时艰,但又一筹莫展。据考证,送郑厚卿赴衡州的两首词作于淳熙十五年,属于“带湖之什”。他先作《水调歌头 》,鼓励郑厚卿有所作为;继而又深感朝政腐败,权奸误国,金兵侵略日益猖獗,而自己又报国无门,蹉跎白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难以实现!
于是在百感交集之时又写了这首《满江红》,把“春去”与“离别”绾合起来,触景生情,比兴并用,寓意深远。国家的现状与前途,个人的希望与失望,俱见于言外 。“闲愁 ”云云,实际是说此“愁”无人理解,尽管“愁”也是徒然。愤激之情,出以平淡,但内涵深广,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摸鱼儿》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头,以“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正可与此词参看。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妙心那有住,真意本无空。香饭凝盂白,天花蔽席红。闲观色身相,方信幻人工。

满江红

朱绂临秦望,皇华赴洛桥。文章南渡越,书奏北归朝。树入江云尽,城衔海月遥。秋风将客思,川上晚萧萧。

满江红

剥皮刺血诚何苦,欲写灵山九会文。十指沥干终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

满江红

北去西游春未半,蜀山云雪入诗情。青萝拂水花流影,翠霭隔岩猿有声。日出空江分远浪,鸟归高木认孤城。心期万里无劳倦,古石苍苔峡路清。

满江红

为春瘦。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娇懒强拈绣。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满江红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满江红

木子当天下,止戈龙。李代代不移宗,中鼎显真容,基千万岁。

满江红

单衣初著下湖天,飞盖相随出郭船。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歛神钱。黄鸡煮臛无停筋,青韭淹葅欲堕涎。丞相传闻又三押,衡茅未改日高眠。

满江红

尽室可招魂,蛮馀出蜀门。雹凉随雨气,江热傍山根。蚕月缲丝路,农时碌碡村。干将磨欲尽,无位可酬恩。

满江红

长鱼三尺困横盆,送入清流喜欲奔。报我金匙仅盈寸,掷还聊喜不贪存。

满江红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满江红

登山临水送将归,揽涕无从日向微。水远山高动千里,春风浩浩客吹衣。

满江红

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以君懒於书,我岂望得当。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为君过客频,膏沐

满江红

寿宁孙老画壁下,当日偶同君此行。是时众里略一揖,自尔乃得君时名。风驰雨绝十五载,此地忽尔相逢迎。见投琴轩两大集,宝匣金钥缄瑶琼。未开试使道所有,毛发寒竖肝胆惊。归来烧灯读至晓,句险短歌报佳惠,它日愿将朝七璎。

满江红

孤山和靖真奇士,绕屋种梅清彻底。暗香和月透窗,压尽几多红与紫。挨排花品果为魁,南枝向暖首先开。当时疏影横斜句,几度吟从笔底来。劝君莫奏城头角,吹得梢头花片落。

满江红

少年意气王千斤,铁棒曾穿万虏群。壮士从来不病死,孤儿今属羽林军。

满江红

我观江南山,如目不受垢。忆食江南薇,子独于我厚。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千峰上云雨,岑绝何由攀。当时喜文章,各有儿子气。尔来颔须白,有儿能拜起。读书浩湖海,解意开春冰。成山更崇崛,顾我丑丘陵。白玉著石中,与物本落落。泾渭相将流,世不名清浊。乞言既不易,赠言

满江红

西山何所有,深谷多芳薇。采采者谁子,叔齐与伯夷。食粟良可耻,采薇非为饥。姬氏除暴乱,八百会不期。天下皆称圣,斯人独是非。高节凛千祀,纲常以扶持。

满江红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墟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

满江红

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泛雪艇,摇冰枻。溪馆静,村扉闭。须祁寒彻骨,清香透鼻。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黄魏紫非吾契。笑方壶、日日绕南枝,犹多事。(渊明云:“高举寻吾契。”

满江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