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四首)

西山何所有,深谷多芳薇。
采采者谁子,叔齐与伯夷。
食粟良可耻,采薇非为饥。
姬氏除暴乱,八百会不期。
天下皆称圣,斯人独是非。
高节凛千祀,纲常以扶持。
¤

作品评述

《感遇(四首)》是明代郑梦周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山何所有,深谷多芳薇。
西山拥有着怎样的景色,深谷里生长着许多芳香的薇草。

采采者谁子,叔齐与伯夷。
采摘的人是谁的子孙,可能是叔齐和伯夷。

食粟良可耻,采薇非为饥。
吃谷粒是光荣的,采摘薇草并非因饥饿。

姬氏除暴乱,八百会不期。
姬氏(指姬姓的君主)消除暴乱,八百人会聚集在一起。

天下皆称圣,斯人独是非。
天下都称颂圣人,但这个人却不同寻常。

高节凛千祀,纲常以扶持。
高尚的品德流传千秋,纲常(指道德准则)以此得以维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纲常的赞叹和思考。

诗中的西山和深谷代表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而采摘薇草的人则引发了对其身份和动机的疑问。作者认为吃谷粒是光荣的行为,而采摘薇草并非出于饥饿,这暗示了作者对于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赏,他们不以物质需求为动机,而是出于崇高的原因行动。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姬氏消除暴乱,聚集了八百人。这可能象征着领导者的崇高行为,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然而,在全天下都称颂圣人的背景下,诗中的这个人却被认为是与众不同的,作者用"斯人独是非"来形容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独特境遇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诗中提到高尚的品德能够流传千秋,并以此维系纲常。这是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也展示了作者对于道德准则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对比以及对高尚品德和纲常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崇高行为和道德价值的赞叹和思索。

诗词推荐

五百馀年别恨多,东征重得见青娥。擗麟始擬穷欢乐,不奈闲人背痒何。

色若马肝微带紫,星如鹆眼更添青。端方一静浑无语,即是吾今座右铭。

七日已叨汤饼客,几时亲赏宁馨儿。有崇佛子于今见,王氏多佳自古寄。培养庆源惟一善,流传家学有馀师。异时才气须名世,莫负先生卿相期。

郁蒸作不解,风雨来有信,岂惟窗户清,更喜草木润。简编既陈前,灯火亦可近。跂予望圣贤,倾河洗骄吝。扶衰幸未死,吾道其少进。安得平生欢,怀抱为君尽?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小雨暗江城,倦客寄僧榻。孤灯如秋萤,清夜自开阖。遥怜萍青青,厌听鼁合合。窗明竟无寐,卯酒倒残榼。

远望车尘汗雨流,自知覆水已难收。为君富贵妾羞死,富贵如君不自羞。

文章有正派,此派公独传。中绝仅如线,鸾胶真续弦。自有乘法累,吾道几弃捐。相挻入茫昧,一律争谈玄。谁洗新学肠,少愈自圣颠。斯文日琢丧,未丧关诸天。上帝实惠顾,为时生此贤。高文破崖岸,天地登大全。论事似陆贽,实录如史迁。绪余寄吟咏,直追风雅篇。根本于丘轲,道德

庭绿初圆结荫浓。香沟收拾旧梢红。池塘少歇鸣蛙雨,帘幕轻回舞燕风。春又老,笑谁同。澹烟斜日小楼东。相思一曲临风笛,吹过云山第几重。

曾将俎豆为儿戏,争奈干戈阻素心。遁去不同秦客逐,病来还作越人吟。名流古集典衣买,僻寺奇花贳酒寻。从道趣时身计拙,如非所好肯开襟。

在边有底适予怀,舒惨无时亦异哉。醉到月前如失去,愁从骚里却招来。素心偶向三花尽,孤愤难教贰负催。好觅羌村残夜烛,待将何语与徘徊。

紫极宫庭阔,扶疏四五栽。初闻一叶落,知是九秋来。实满风前地,极添雨后苔。群仙傥来会,灵凤必徘徊。

栴檀林下老支郎,偶泛溪边般若航。斋钵分抟香积饭,午窗对卧净名床。云山宴坐千春木,尘境难留三宿桑。欲结他年莲社友,空门气味觉优长。

舟泊秦淮近晚晴,遥观瑞气在金陵。九天日月开洪武,万国山河属大明。礼乐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莺花三月春如锦,兆姓歌谣贺太平。

淮阳闭合欲偷閒,新捧除书墨未乾。五日御风方假翼,两河试郡别移官。生缘有定随流易,世事无端用力难。今日得陪门下客,一枝容息便心安。

郑生驱蹇岘山回,传得安公好信来。千里阻修俱老骨,八行重叠慰寒灰。春残桃李犹开户,雪满松杉始上台。必有南游山水兴,汉江平稳好浮杯。

去腊应差暖,今春定有寒。涧梅花半树,侵晓又凋残。

皖城西去百重山,陈迹今埋杳霭间。白发行藏空自感,春风江水照衰颜。

欲书火后旧时经,剔血和煤字字真。未举笔前全藏了,闻弦应有赏音人。

不似閒人立道傍,岂将老眼眩韶光。沟塍绿涨春容润,篱落红披晓吹狂。薄有生涯随处是,苦无心绪逐人忙。西归官路成迁次,回指江湖似故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