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成汭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作品评述

戏答成汭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御翻黄叶水,卧转红尘烟。

宝眼阡陌度,虚空有奇缘。

神仙庙里看,九转岂堪传。

中文译文:

南海黄茅瘴,指的是南海之地的黄茅草丛,蒸发出来的瘴气,这种气味非常浓郁。不死成和尚,指的是一位经历了苦难磨砺的和尚。

御翻黄叶水,意指逆流而上的黄色的叶子漂在水面上。卧转红尘烟,指和尚行走在尘世间的纷扰之中。

宝眼阡陌度,意味着和尚拥有睿智的眼睛,能够看透尘世的纷扰。虚空有奇缘,指和尚与空灵世界有着特殊的缘分。

神仙庙里看,表示只有在神仙的庙宇中才能看到这位不死的和尚。九转岂堪传,意思是这位特殊的和尚是不能经历转世轮回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经历苦难的和尚,在南海黄茅瘴环绕的地方修行。虽然周围环境恶劣,但是他却能够逆流而上,超越尘世的烟尘。他拥有睿智的眼睛,能够洞察尘世的虚幻。只有在神仙的庙宇中才能看到他的存在。整首诗短小精悍,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和尚超脱尘世的境界,表达了一种追求清净和超越世俗的理念。这首诗既描写了一位特殊的和尚,也传达了一种思想境界,让读者感受到尘世之外的宁静与纯净。

作者介绍

徐彦若(?-901年),祖籍偃师(今河南偃师),唐朝宰相,刑部侍郎徐有功六世孙,吏部尚书徐商之子。徐彦若出身于东海徐氏,进士及第,历任尚书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后以户部侍郎之职拜相,又任中书侍郎。景福二年(893年),徐彦若出镇凤翔,但因李茂贞兵犯京师,又被召回朝中。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被拜为宰相。后累进司空、太保,兼任门下侍郎,封齐国公。光化三年(900年),徐彦若以使相出镇广州,担任清海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病逝于广州。

徐彦若的生平

早期事迹

  徐彦若是咸通十二年(872年)进士,累迁至尚书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文德元年(888年),唐昭宗继位,任命徐彦若为御史中丞,后又改任吏部侍郎。

初任宰辅

  大顺二年(891年),宰相张浚因讨伐太原兵败,被罢去相位。徐彦若改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又升任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书。

  景福二年(893年),唐昭宗改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武定节度使,任命徐彦若为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不肯奉诏,联合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击败护送徐彦若就任的三万禁军,兵逼长安。唐昭宗只得任命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并召回徐彦若,改任为御史大夫。

再登相位

  乾宁元年(894年),徐彦若再次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又升任尚书左仆射,并监修国史。

  乾宁二年(895年),李茂贞与王行瑜再次兵逼长安,唐昭宗与宰相崔昭纬、徐彦若、王抟逃往石门镇。十二月,唐昭宗返回长安。徐彦若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进封齐国公,并加弘文馆大学士,获赐“扶危匡国致理功臣”勋号。

  乾宁三年(896年),唐昭宗在李茂贞的逼迫下,再次离京出逃,前往华州,并任命徐彦若为大明宫留守,兼京畿安抚制置使。唐昭宗回京后,徐彦若进位太保,兼任门下侍郎。

出镇岭南

  光化三年(900年),宰相崔胤专权,对官位在自己之上的徐彦若非常憎恶。徐彦若便请求引退,欲接替薛王李知柔出镇广州。朝廷遂任命徐彦若为清海军节度使,并保留同平章事的职务。

  天复元年十二月(902年1月),徐彦若在广州病逝,并推荐行军司马刘隐为清海军留后。

徐彦若的轶事典故

  荆南节度使成汭曾向朝廷索要被雷满占据的澧州、朗州,但未获批准,心中非常怨恨。后来,徐彦若路过荆南,成汭设宴款待,并提及此事。徐彦若道:“令公雄踞一方,以齐桓晋文自比,却不能平定区区一个雷满,还要怨恨朝廷吗?”成汭大惭。

徐彦若的家庭成员

六世祖:徐有功,官至秋官侍郎。

曾祖:徐宰,进士出身,官至大理评事。

祖父:徐陶,进士出身。

父亲:徐商,进士出身,官至同平章事。

兄弟:徐仁嗣、徐仁矩、徐仁范、徐仁勖。

儿子:徐绾,官至兵部郎中。

诗词推荐

伯阳道德释迦心,夫子文章尽可寻。饱食暖衣都不顾,可怜容易过光阴。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至治发闻惟声香,播厥臻穰穰。农夫之庆岁其有,禾易长亩仓箱。时和物阜粟滋茂,嘉生骈穗来呈祥。自今以始大岂美,行旅不用齐餱糧。

江空月寒江露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二公诗美过连城,欲报才非{左衤右爾}正平。本谓柏舟终不遇,却惊华衮重为荣。岷峨雨后方知峭。风月霜馀始见清。前有古人称寡和,阳春白雪岂虚名。

古道日凋弊,人心竞险薄。风雨晦朝暮,平陆变沟壑。归来寻故庐,六窗静犹昨。殷勤时拂拭,埃尘易侵剥。

暮声杂初雁,夜色涵早秋。独见海中月,照君池上楼。山云拂高栋,天汉入云流。不惜朝光满,其如千里游。

志欲收九族,别离乃同生。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

释褐来成武,闲思应举时。投人天下遍,瘦马雪中骑。秋卷何年中,春愁到处随。如含名已遂,争敢话官卑。

谁云郎选不由诗,上相怜才积有时。却是龙钟到门晚,终非稽古致身迟。谋将郡印归难遂,读著家书坐欲痴。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不决浮云斩邪佞,真成龙去拟何为。

颇怪秋频雨,兼疑暑顿凉。岁方祈有駜,梦岂误无羊。敢与朝廷议,唯观宇宙康。由来夸上瑞,不必颂芝房。

从宦元知漫浪,还家更觉清真。兰亭道上多修竹,随处岸纶巾。泉冽偏宜雪茗,粳香雅称丝莼。_然一饱西窗下,天地有闲人。

清汉夜昭晳。扶桑晓陆离。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昼长庭院深深,春柔一枕流霞醉。蒙松欲醒,娇羞还困,锦屏围翠。豆蔻初肥,樱桃微绽,玉阑同倚。记华清浴起,渭流波暖,红涨腻、弃脂水。燕子来时天气。尽韶风、与诗为地。芳丛雨歇,露痕日酽,英英仙意。莫恨无香,最怜有韵,天然情致。待问春能几,五更犹是,拌今宵睡。

君言洞好定非虚,只愁诗佳洞不如。两脚若能随杖屐,一生何用更轩车。听风听水纵横说,随醉随醒烂漫书。不解九重城里路,有人尘土化衣裾。

侧厘一幅落云烟,意豁神倾叹两贤。从古将门长出将,眼看小阮勒燕然。

无心对客煨黄独,有意看云傍白间。终日区区弄文墨,笑他齐已与高闲。

故人辞我去,期我梅花时。昨夜偶相念,起看庭树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