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梅

东阁观梅效少陵,巡檐索笑面生春。
试将心事从渠道,恰又无言领略人。

作品评述

《观梅》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作品。该诗以观赏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梅花傲雪凌霜的品质和悠远寂寥的情感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东阁观梅效少陵,
巡檐索笑面生春。
试将心事从渠道,
恰又无言领略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阁观赏梅花的情景。他以效法杨万里的《临江仙·梅花》为出发点,将自己沉浸在梅花的美丽中。诗中的“东阁”是指东侧的小阁楼,他在那里远观梅花。作者巡视着檐口,寻找着那笑脸的梅花,因为梅花的笑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然后,作者试图将自己的心思通过梅花传达出去,但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这里的“试将心事从渠道”表明了作者将心中的感受融入到梅花的景象之中,试图通过欣赏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然而,梅花的美丽是无言的,作者感叹于梅花的无声胜过言语,以及自己对梅花的领略。

整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作者观赏梅花的情景,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寂寥清幽之美的追求。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象征着坚强和不屈的精神。作者试图将自己的情感与梅花融为一体,但最终认识到梅花的美丽超越了言语的局限,使人们在无声中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这种追求无声美的意境,与宋代文人对于寂寥清雅、超脱尘俗的追求相契合,体现了杨公远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久隶行伍间,尚在偏裨下。寒霜生铁衣,秋风劲弓弝。执鞭乃吾分,窘辱何须讶。卫青亦人奴,敢遽辞笞骂。

山城意象自萧然,况是高斋作雪天。渐暗玉虫寒有烬,欲残金鸭暖无烟。衰容病後如添岁,遥夜冬来抵过年。安得龙绡三丈幅,为君试写白云篇。

锦绷才脱见龙孙,便好西园倒玉尊。满肚岁寒无著处,此情难与俗人言。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桔槹声里恨难平,似诉民劳彻上清。料得为霖只今日,满天风露看云生。

蹇驴并跨引羸僮,两地迢迢谒至公。才力互相鹦鹉敌,交情深与鶺鴒同。薛能诗在僧楼上,张祜名题酒肆中。到日知君寻赏处,醉吟还可继遗风。

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月苦撼残临水珮,风微飘断系云缨。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橘斋风露已清馀,东郭先生病未除。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裁花我尚疏。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衡岳乔松道途远,成都古柏山川隔。忽惊老村剌眼来,疑是颓崖压东壁。拗怒风雷龙虎气,盘摺造化乾坤力。阴连沧海一片秋,秀夺西湖两峰色。寒云苒惹霾书影,冻藓缘沿借春碧。醉翁晓睨欲挂衣,禅伯经宫思憩锡。鸟鸱冥下踏枝空,猿猱夜过嗔藤仄。铁翰铜柯呼不香,苍雪玄烟润将滴。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假哉皇考,必世后仁。嘉靖我邦,兴物皆春。之纯之德,克配穹旻。馀庆渊如,佑我后人。

高迹知何处,相怀早晚休。苦吟空对月,闭户更禁秋。砌隙寒虫切,林稍下叶稠。音书杳难寄,天阔水悠悠。

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梅花已著眼,竹叶况粘唇。只此留残岁,那堪忆故人。乱罹书不远,衰病日相亲。江浦思归意,明朝又一春。

众绿争齐敷夏荫,老红犹自驻春妆。间红浪绿俱休问,争似岩松一色苍。

平生秉微尚,况是多疢疾。弱冠弄柔翰,名忝荐贤籍。辞归班生庐,无事缠胸臆。闲居五六年,门无车马客。亲友劝我出,结束赴朝列。驱车入市门,悲鸣衢路侧。回回历三春,僶俛就兹役。于心已不竞,亦复滞文墨。幸存昔贤轨,吾愿自此毕。

辟疆驱名士出,穰侯怕说客来。樗庵无一钱事,柴门作八字开。

崎岖荆门山,丛起为东隘。阳冈盘气势,阴窦融液脉。源濯云根移,流喷石罅拆。呀呀两岸间,平涧才数席。环岸贮清泚,古镜照秋色。恬风不生纹,至底无隐物。澄辉泛岚翠,净影溶天碧。潜花深冏冏,荫树高崒崒。清光照毛发,爽气洒肌骨。如入冰壶中,亭宇何鲜饰。瓶罂日往来,举汲

送客观鱼阁,山光水色中。最怜秋惨澹,况复雨溟濛。坐久觉衣薄,杯行到手空。恨无佳句子,唤醒少陵翁。

舟航日上下,车马不少闲。近邑凑商贾,远峰自云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